close

 

 

如果創作者本身根本就是沒有生活(無趣的生活)

那麼 他的創作 會有趣味嗎

 

 

連續談了幾天創作

今天看到一個朋友在臉書上轉貼這篇文章

山本耀司 :「別再唸書了,好好去生活吧。」

似乎對於創作做了很不錯的提點

 

剛開始看到這篇文章 我想起了前不久

楊照在蘋果日報上寫了一篇文章

尋找一個「有生活」的總統候選人」

他批評這十幾年來的兩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

都是「 沒有生活的政治人物,

不會有政治圈外真正的朋友,

也沒辦法和別人有工作以外、

政治以外的熱情熱鬧交流。

不管幫他安排見了再多人、

官樣制式地交換了再多意見,

那些經驗不會真正進入他腦袋裡,

或者說得更嚴重些,進入他的靈魂中。

 

楊照無奈的說

我們都還是不知道這兩個人除了工作、除了政治,

他們有甚麼興趣、嗜好?

比較確定的,都是「沒有」、「不會」.

我們確知他們和音樂、文學、舞蹈、劇場、

視覺藝術、電影、建築、美食、品酒、時尚、

逛街、棒球、籃球、足球、高爾夫球、

田徑、摩托車或跑車,沒有一點關係。

 

這樣的總統會帶來什麼問題嗎

 

兩個沒有生活的領導人,

必然讓台灣的政治與台灣社會發展脈動脫節。

為什麼大家老覺得我們的政府「不了解人民的感受」?

至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

我們從來不覺得這些政府高官,跟我們有同樣的生活。

關鍵不在於他們有沒有注意到問題、有沒有表達關切,

而在於他們生活的方式,

就讓人覺得無聊、無趣,沒有溫度。

 

其實寫作也是如此

如果創作者本身根本就是沒有生活 無趣的生活

那麼 他的創作 會有趣味嗎

 

現在 我們來看看這位日本設計師怎麼談生活:


用心,用靈魂去生活;

去旅行,去經歷,去感受。

不真正走出去,是不會被啟發的。

走到太陽底下,

去淋雨,去摸,去接觸,

去聽,去跟人說話,

去聞不一樣的味道,

去感覺空氣的密度,

去認識不一樣的人,

去看不一樣的顏色,去迷路……

去好好利用你的觸感去感受,

這樣你才可以去創作。

別再用你的腦袋去設計,也別再用你的電腦了!

用腦袋,可以很容易就營造出虛假的藝術美感,

但真正的創作,是要用你的手,

你的心,你的靈魂,

表達你所真實感受到的。

作為一個設計師,

你的觸感必須要非常敏銳,

你的感受也必須要是真實的。

你要去感受世界,才能夠感受人的存在,

這樣才能夠真正去為『人』去創作。

 

本文大量的引用了兩位文人的作品

拾人牙慧 借花獻佛 不好意思喔

因為覺得他們已經說的夠好

不需要我多說廢話

 

只有一點小小的補充

對某些人而言(譬如我)念書就是我的生活

相較於 「去旅行,去經歷,去感受」

念書也是我心靈的旅行 經歷和感受的重要一部分

無法放下書本 完全去生活

(所以覺得書還是要念的哩)

或許 這是頑冥不靈 食古不化 死腦筋吧

也是 我的作品一直太枯燥乏味缺乏幽默的例證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