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2.jpg  

 

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 

有一位小學六年級老師

出了一個家庭作業---「老師的缺點」

引起不少討論

仔細一看 應該就是上次那位

「全班都零分」石牌國小老師的另一次創意

 

老師能夠擺脫窠臼慣性

勇於挑戰某些少人觸及的領域

提供孩子不同的思考和想法

我覺得應該給予肯定

 

相較於上回那篇「全班都零分」的做法

我持著部分保留的態度

這一次「老師的缺點」的做法

我倒是相當支持

 

沒有人會懷疑老師也會有缺點

也沒有老師能做到 或想做到零缺點

我們看見上至總統 院長 牧師 神父

軍隊將領 保防政戰官 大企業老闆 跨國公司總裁

下至 各行各業 各種階層------沒有誰是完人

某種角度來說 每個人都是罪人

但是罪人不一定是惡人

只要有心想求善 就是善知識

 

讓學生寫「老師的缺點」

我覺得有兩層意義

第一層 就老師來說

可以更了解 在孩子眼中的自己

透過這樣的資料蒐集 可以調整自己 成長自己

 

第二層 就學生來說

可以跳脫刻板的限制 訓練自己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情 都是最好的教材

 

老師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他的言行一致嗎 他的特質是什麼

有哪些值得孩子來學習 有哪些令他們不以為然呢

這些都有助於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思辨能力

 

有一點值得討論的地方是

為什麼很多好老師或好父母

他們不會要他的學生或孩子去書寫他們的缺點呢

是因為沒想到嗎 還是沒有勇氣嗎

 

我知道 有些老師或父母

他們可以在對孩子誤解或處理不當時 說抱歉

他們也願意對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缺點

但是他們並不會 要孩子特地去寫出一串自己的缺點

為什麼?

 

 我猜想 可能有以下的想法或處境:

 

  1. 1.擔心易放難收:

   師生或親子關係並不是朋友關係 並非完全對等

   老師或父母 必須扮演指導 要求的角色

   當引導孩子深入去挖掘長輩的缺點或過失時

   難免擔心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信服或認同

   因此造成後續管教上的問題

 

  1. 2.鼓勵看人優點:

    人際相處中 很重要的是看見別人的優點

    欣賞別人 感謝別人的付出奉獻

    而不是去挑剔別人的缺點

    尤其是只從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 去批評別人

    造成的後遺症 將遠大於想要帶給他的成長

 

  1. 3.關係溫度不足:

    想要進行師生間或親子間的缺點交流

    其實是需要有一份信賴和親密的關係

    比較容易進行

    否則學生可能因為畏懼而言不由衷

    也可能因為氣憤而怒火宣洩 無的放矢

    也可能因為疏離而敷衍了事言不及義

    所以老師或父母沒有那份感受和動力來進行

 

雖然有上述三層的考量和顧慮

造成了老師和父母們的遲疑和猶豫

但是 我仍然持著正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活動

 

或許老師和父母們可以去思考

調整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溫度

一樣鼓勵孩子多去看別人的優點

經常密切的和孩子討論及思考

這麼一來 不但可以避免了上述的擔憂

還可以和孩子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也提高了孩子觀察思辨和批判的能力

 

您覺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