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要擁有孩子的敏感和想像  

你就能感覺到上帝    ~里爾克

 

 

昨天在創作小說「告別」

在轉折間 有一些體會

今天來談談我的感想

 

其實 最初是想著

告別灰暗的過去

迎接嶄新的生活 這樣的脈絡

 

或許有想要探索那曲折的過程

但是 絕沒有想要

「一晃神 又墜入相同的深淵」那樣的結局

 

為什麼 寫著寫著

卻又再度落入了我過往的思維基模呢

 

面對這樣的變化

我認真的想了一回

發現自己有著下面三階段的想法

 

第一階段是:

小說創作者 必須跳脫自己的慣性思維模式

才能開展出不同的格局

老是在同樣的結構中繞來繞去

只是換了角色 變了場景 換湯不換藥

說的還是原來的故事

這樣有什麼意思呢

 

第二階段的想法是

小說創作者 不要老是在結構布局上兜圈子

不必在意它是不是老套

重點在於有沒有把那細緻的部份表現出來

重點在於 能不能感動自己

即使是家常菜 只要心 是溫柔暖熱的

也可以做出好滋味

不一定非得要多麼珍貴的食材和烹調法

 

第三階段的感想是

創作是光影和線條的對話

是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

看不到色彩的深淺

聽不到音符的強弱

就沒有創作可言

 

所以感性的天線要先拉出來

要先能接收到這個世界傳來的各種訊號

要能清楚的轉換到內在系統裡

才有可能創發出有質感的內文

創作者 不要急著去管結構和技巧

先去感受內心的反應

能聽到幽微之處 才能產生共鳴

 

然而那樣的感性 卻仍需要被導引

讓熱流轉換成藝術的表現

沒有感性的渦輪 無法發光發熱

但是 如果只有引擎 沒有方向盤

仍然到達不了目的地

理性與感性的接軌

需要的是對於寫作有著一個合宜的願景

那就是 每一篇創作的目的

不是為了取悅讀者

而是為了整理自己內在的秩序

不是為了突破

而是為了更準確的呈現那份感動

 

「真誠」是通往它 最近的路!

 

 

後記:板主是「說的一口好文章」的人

(當然也沒說的多好啦~ 羞!)

說的頭頭是道 並不代表能寫出什麼東東來

真正的創作者 並不需要多說

直接用好的作品來呈現 來說服

板主沒那本事 只能在這兒自說自話 自娛愚人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