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如果我不去旅遊、消費、歡樂

我怎麼有內容可以po臉書讓大家知道呢

 

今天讀到馬家輝一篇文章叫做

怎樣才算「微博控」?

提到中國大陸有人

兩年內合共發送了1602000條微博

平均計算,每天大約發送2200

也等於,每分鐘傳送了1.5條訊息。

馬家輝說

這樣的一個微博用家 極可能是個精神病患者

基於某些不明理由的偏執病態

不斷向外界發出訊息  引動關注  呼籲回應

努力透過微博跟人間建立聯繫

就算外界對其不理不睬

他只要經由手指按鍵的簡單動作亦可自尋滿足

發送,發送,再發送    一直發送

如同偏執狂患者的不斷洗手或眨眼

稍稍停止已足令其不安發狂  否則便不足以稱為病態

 

台灣對於微博似乎比較沒那麼普遍

但是如果提到 臉書 大家就比較能夠理解

就我的觀察 這兩年的臉書 真可以說是蓬勃發展

某些前輩 年紀比我長個十來歲

原本在資訊運用上 並不特別熟絡

但是 竟然紛紛成了臉書的重度使用者

尤其是一些退休人員 更是臉書上的遊俠

經常在上面穿針引線 提供各種資訊 

奉獻自己的所學所知 所見所思

 

據說 有許多社會學家已經開始關注 甚至擔心

過度沉迷於臉書的社會集體現象

類似中國大陸的「微博控」「臉書控」

隨時心思都糾結在:

是否臉書上有什麼大事 我沒有在第一時間掌握

我的po文(或圖)別人有了什麼反應

我應該對誰的圖文按讚 我可別疏忽了

誰和誰的關係是否已經生變了 我可別弄不清楚

所有的精神心念 都和臉書的變動 同一呼吸和心跳

 

馬家輝 針對「微博控」舉了一個很鮮明而有趣的例子:

去年底我在中山大學演講以前,跟幾位年輕人吃飯

甲女子提及莫言曾來廣州演講,乙女子嗔聲道

「哎呀,為什麼我不知道?沒去聽真可惜!」

甲笑道,「你根本沒讀過莫言小說呀,幹嘛要去聽?」

「不去聽,我便沒得發微博了!」乙笑答。

這才是「微博控」的精髓所在。


也就是說 這些微博控 臉書控

他們的許多行動 是為了要能夠豐富自己在臉書世界而作

如果可以讓自己在臉書上更光鮮亮麗 就意義充足

自己有沒有需要 有沒有想要 都不重要了

 

這讓我想起 最近遇到一個朋友

談到他們出國旅遊的情形

因為透過臉書 看到了他們快樂的旅遊

我給予一些讚賞和羨慕的美言

他也沾沾自喜的說 我老公也說

不出去玩玩 哪有東西可以在臉書上分享呢

 

我恍然大悟 是啊 難怪我老是看到許多人拼命的到處去打卡

昨天去哪個景點  今天到哪家餐廳  明天要去看什麼電影

大家拼命的在臉書上爭奇鬥艷  晒恩愛

原來 這是讓自己感受成就感的來源 

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的積極行動

真是意義非凡啊

 

我這種宅男 哪裡也沒去 難怪我總是拒臉書於千里之外

就算想要成為臉書控 恐怕也很難啊

 

我可沒有揶揄或批評之意

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和追求人生意義的選擇

只要自己歡喜 只要還能收支平衡 快樂過日子

退休人員 成為臉書控  可能也是種幸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