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12.jpg  

 

失散三十多年  突然相逢

那種如夢似幻 近鄉情怯 又歷歷在目的心情

還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呢!

 

猜想 當年的我們  應該是惺惺相惜的搭檔吧

在那樣的農村裏 在那樣久遠的年代

要遇到一個像這位同學那樣氣質型男並不容易

他好像具有一種天生貴族的優雅和睿智

(故意要說給他 不敢來見我 怕被跌破眼鏡 哈哈

其實是我擔心被他發現 自己白髮蒼蒼又大肚腩---

唉 都四十好幾了 還能怎麼樣 

連勞柏瑞幅 阿爾帕西諾這些帥哥都也走樣了)

 

其實 如果我的智慧高一些 敏感度好一點的話

我或許不只不會把這個同學當朋友 當偶像般崇拜

反而應該要大大地仇視 狠狠地對立 故意找碴一番才對

因為 如果沒有他  我的日子說不定更精采啊

憑我一表人才  外加一點點兒資質

在那樣的農村小學校

想必一定會更受歡迎 獲得更多風采

但是 有他在

我的風采大概都被他搶光了

在其他小學同學的記憶版圖裡

原本該屬於我的 都被他搶占大半了

這就是俗話所說的  既生瑜何生亮

有了撒理路略 何必又來個阿瑪迪斯呢

 

今天下午我遇到校內另一個小學同學

趕快跟她分享這件事

當我提到吳某某這個名字時

她也面露燦爛的笑容

表示清楚地記得這個小男生的事情

你看嘛 這個吳某某

就是天生會讓小女生們牢牢記得的人啊

簡直什麼好事都被他搶光了

 

哈 四十幾歲的人 還可以這樣開玩笑

應該很開心吧

不知道其他的親朋好友們

您們看到這樣的久逢知己 他鄉遇故知的事

是否也感受到人間的美好呢

  

不過 我這這幾天剛好手邊的事 特別的加重

所以 一直被事情壓著 喘噓噓 無法率性多寫

先來分享一下 以前曾經寫過的童年往事

短短的  淺嚐即止:

 

童年時的我,似乎是一個安靜的孩子

母親說,當她清晨需要去市場買菜或到農田忙碌時

她經常拿著一張椅子叫我坐在靠牆的地方

一邊曬晨曦一邊等待她回來

而我總是溫和的等待,沒有抗拒

 

關於小學,有一次在日記本裡

回憶哪些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我最先憶起的兩件事,很有趣的

它們隱約都蘊含了社會現象能量的流竄

 

印象鮮明的是我畫的一張小獅王辛巴

隨著許多當時小學的獎狀從斑駁的牆壁被撕下時

因黏貼太緊而留下大半殘駭的不忍

所以從此不再把心愛的畫貼在牆上

依稀記得小辛巴胸前掛著我得意為牠配戴的鑽石皮包

畫那張圖的年齡應在小學一年級左右

收看小獅王是每天快樂的時光

已不記得是誰幫我貼上

也不知道後來我畫畫的天分為什麼銷聲匿跡

如今幾乎再也畫不出什麼看得下去的東西

對孩子的畫我總是戒慎恐懼的尊重

免得幾十年後還恨我

 

由於生長於鄉下小地方

平日休閒活動除了與田野的花草蟲魚相伍

比較現代化的娛樂就是看電視了

相對於現在的都會小孩

雖然擁有著自然田野的無限生命力

卻總感到對現代文明的企慕與好奇

透過與電視文化的交織所留下的記憶

多年後竟然仍如許鮮明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就是昨天寫的洪老師)

 

這兩個童年印象似乎微不足道

既沒有新異的情節、也沒有感人的畫面

但卻是我最先想起的兩個生活事件

它們其實多少微妙的勾勒了那個時候的社會面向:

第一個故事似乎顯示了

即使在電視媒體剛剛萌芽的六○年代

卡通影片就已深深影響了兒童成長的經驗與形成文化認同

多少的卡通陪伴著一批又一批的兒童成長

電視媒體似乎扮演著

比家長老師更有力的刺激感官與心靈的角色

第二個故事雖然曲折隱晦卻也可以窺見

學校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重要場域

教師是兒童關注、學習和好奇的對象

發生在老師身上的事比老師所教的

更引起學生的好奇與關注

但教師本身卻是這盤根錯節的社會的一份子

必須面臨各種社會問題、人際關係、

緣會遇合、身心壓力、追逐精神或物質的迷離

教師常常不經意的語言或自然的行為反應

就帶給了學生長遠的影響,所以不免發人深思

 

 

今天先寫到這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