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在中正紀念堂進行了一場 久違的教師遊行活動
主題是 牽手護童 反對英語活化課程
主要是針對台北縣政府預定於99學年度開始
在每週三下午 讓所有的學生加上三節的英語課程
這個議題其實引發了社會各界分歧的看法
贊成的人認為 讓孩子多學英文 又可減少補習費 有什麼不好呢
反對的人則認為 這樣的加課 除了剝奪了學生的快樂童年
而且拉大的各縣市的差距 擾亂了全國統一的課程結構
我想 各方的說法都有其道理
但是 我們不禁想問 課程應該由誰來決定?
有人說: 學生是顧客 家長是學生的代言人
如何滿足家長的需求 是教育單位的使命
但有人說: 教育是專業 怎麼可能完全聽由家長的意見來決定
教育應該由老師 本於教育專業來主導
當然有人會質疑: 老師也是人 不免會從方便自己的角度來考量
所以不可能完全交由老師自己來主導  至少要有監督的系統
由上述三方的看法可知   要達成共識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讓家長、教師專業團體、及監督系統三方面一起來討論
找尋共同可以解決的方案 是最可行的方向
過去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制定等重大議題 都是這樣
經過多方的討論、集思廣益
擬出具體的方案後 再經過必要的實驗 評估可行後才付諸實行
 
但是 今天臺北縣政府的活化課程方案
事前未能廣泛召集相關的代表來共商
擬出的計畫又未能有效的溝通和宣導
也沒有規劃實驗的期程或實驗的數據來支撐
然後就匆匆的決定要實行
只因為相信多數家長是支持的
這樣的作為就有點兒淪為民粹的味道
把教育的實踐 拿來當做政治收買的籌碼 令人憂心
 
雖然九年一貫對於地方政府 乃至於學校都努力在進行鬆綁
給地方或學校更多的自主權 提供更大的空間 以發揮其特色
但是相關的節數或課程內涵 仍然是有所規範的
如果各地方政府無視於法令授權的範圍 為所欲為
將造成全國體制的紊亂 及法令精神的蕩然無存
未來所衍生的問題 將是沒完沒了
目前的課程決定 有20%是屬於彈性課
可以讓地方政府或學校來發揮
其餘的80%則屬於全國統一 不能任意更動
北縣政府是超過這100%之外 另外加課
試想 如果為了取悅家長 可以任意把英文電腦增加
或把某些綜合領域、藝文刪減
將造成了國民的基本通識之間的巨大落差
學生之間的許多基本能力 無法評估
造成後續階段 課程與教學間的斷裂
這是否值的深思呢
 
我覺得 家長和老師實在不宜為了這件事來弄的不愉快
只有雙方的互信和體諒 才能為孩子創造出更好的合作氛圍
台北縣政府 事前沒能和各方好好的溝通 就倉促推出違反法令的政策
才是最讓人遺憾的地方
 
最近媒體報導了好幾則少數老師的不良行為
嚴重的影響了全體老師的形象 讓人憂心教師的專業不斷地受損
老師如果不能自立自強 恐怕會越來越弱勢
有待我們共同來 互相打氣 彼此激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