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茉莉花.jpg  


 時代的巨輪是無情的 你不是在上面 就是在下面


電郵(email)已死」2010年11月

臉書的創辦人 馬克祖克伯曾經這樣宣告

 

這個觀點 儘管認同的人不少

實際的數據洋洋灑灑 舉證歷歷

在在證明 年輕族群 幾乎不再使用電郵

連五六年級的人 也逐漸拋棄電郵中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誓死維護

宣稱「電郵不死  只是凋零

 

遙想電郵開始盛行時

(其實在臺灣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歷史)

因為它的快速 便宜和隱密性

讓人際的互動 更快速而頻繁

席捲全球 風迷老中青各世代

 

以前寫一封信 就算寫完立刻寄限時信出去

往往也要將近兩天才能到達對方的手裡

對方收到信後立刻回信也用限時寄出

收到回信已經是差不多四天後了

那個時代 等信 還不如親自去找對方談

 

然而 電郵帶來的深度的變革

我曾引用過以下的文字來描繪:

 

自從e-mail通行後  情侶們就不再常常

從高雄彰化、台中台北趕末班車相逢了

那奔波的思念 月台上深情擁抱和送君珠淚滴的畫面沒了

剩下的是為什麼你不立刻回我的信

(我寄出信已經等你半小時了)

我就在你的指尖 你隨時可以找到我

但你卻不願立刻回我一封信?

 

哈哈 但是電郵的快捷 卻還是趕不上現代人急切的心

 

它會淪落到面臨生死存亡的原因

竟然還是不夠快 不夠精確 不夠純淨

比不上即時通訊 抵擋不了臉書大軍壓境

 

科技雜誌專欄作家德沃夏克John Dvorak)認為

對於越來越多人而言,電子郵件已經失去效用

當我們寄出電子郵件時

無法確實得知對方是否收到信件

且不少人更改電子郵件帳號的頻率過高

也增加使用上的不便利性

再加上廣告信件越來越多

都加速網路用戶「拋棄」電子郵件

 

我問過自己的孩子 有在使用電郵嗎

很少

前幾天有個學生從國外回來

我們一起聚餐 他們都已經大學畢業幾年了

我問他們會使用電郵嗎

主要在於傳遞公務信

他們的人際互動主要透過臉書

 

關於臉書 我曾經這樣寫:

直到今天 我還是很少使用臉書

總覺得把自己與人的互動對話都貼在公開的平台

所有人都是真實身分

少了一般網路中匿名的安全感與私密感

臉書 真的能夠促進人與人間的溝通嗎

 

電郵被臉書取代 令人有點兒無奈

雖然我同意 臉書有很多是電郵所沒有的優點

電郵也確實有某些大缺點

但是 電郵那種專屬於意見想法的表達

那種信件統一的管理

那種便於回頭查閱的系統性

豈是臉書或即時通訊可以取代

 

或許 因為我已經與時代脫節了

有些事 本來就不是我們LKK所能了解

 

謝謝今天有許多朋友在我的臉書上留言

我因為平常很少使用 所以欠缺管理

加上今天因為學校舉行畢業典禮  忙到九點多才回來

疏於回應 請見諒 感謝您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