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顏色.jpg  


今天有個機緣 和兩位好友

及我們的哲學老師一起去爬山

 

這位老師一直是同學們所敬畏的教授

雖然年紀比我略長幾歲 但是看起來非常年輕

學問以及為學態度 總是讓我十分欽佩而汗顏

 

他提到最近也持續去大學旁聽 重新當學生

他說到一個關鍵:

老老實實的面對自己 從基礎打起

 

在我們的眼裡 他的學問已經很淵博

算是一流的學者 批判能力很強

第一次讀到他反對國民應受義務教育的論點

讓人眼睛一亮

他說 如果要強迫每個國民接受義務教育

必須要先證明 義務教育對國民是有益的

但是經過他的邏輯推證 否定了這個前提

 

也讀到一篇他批判生命教育

也是令我非常驚詫

他說

(一)生命教育尊重所有的「生命」,

       這似乎陳義過高,無法落實。

       我們頂多只能教孩子去尊重「人」的生命,

       而不能去尊重所有的生命。

(二)生命教育肯定「生的價值高於死」的看法,

       但卻忽略了非主流的另類看法,

       亦即主張「死的價值高於生」的看法。

(三)「生命教育」推動者只強調生命的可貴與值得保存,

        這樣一來,誰來告訴孩子:

     「為了履行我們的各種責任,己身的生命原來是可以拋棄的」?


當然這樣擷取部分觀點 無法充分地傳達他的想法

 

他本人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涵養而客氣的人

他提到生存的目的是在追求一種人生的喜樂(pleasure)

而這種喜樂 在追求學問中最踏實

所以他把最多的精力用在學問的探索中

他提到現在想去學基礎物理之類的

 

和他的談話中 其實有受到啟發

感動於一個學者 醉心於知識的探索

沒有太多的現實的浮華虛榮和慾望

只有那 非常純粹的 知性的喜樂

 

這是我今天的體會和收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