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jpg  


「到底我該怎麼教他呢 」 您焦急的問

 

昨天下午 和您巧遇 談起孩子的狀況

今天一早 您又跑來詢求建言

 

「那您問過他情形嗎 ?」

「有啊 但是他不願意說實話」

 

我知道 您的難處  孩子有著固著的脾氣

他不想說的話 不想做的事 並不容易改變他

猜想這些年來 您應該經常為這樣的情況

感到有心無力 束手無策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或許 這全是因為您的孩子太聰穎 太精明了

他看得出許多因果關係和每個人的底線

他已經知道哪些事 是他非做不可

而哪些事是他可以閃躲的

而所謂非做不可的 

往往都是大人已經真的再也受不了的狀況

而那些事情 隨著大人越來越疲乏

也就越來越少了

他  某種角度而言  已經在家裡稱王了

您苦笑的說 

「我知道 他是針對我 他故意這樣對我」

 

我其實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相反地 我其實很敬佩您的用心和愛心

您對孩子的付出和用心  任誰都看得出來

但是我還是幫助您釐清了幾件事情:

第一 溫和但是明確的堅持

有些堅持 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和態度

若不能堅持某些原則 有時候這樣可以 有時候又不可以

將使孩子的觀念混淆

那時候  愛反而成為傷害

所以家長一定要有這樣的基本認識

一時的心軟 反而助長了孩子的堅持

最後 孩子就真的目中無人了

 

第二 合理的獎懲:

任何的規定或懲罰都不應該剝奪了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

吃飯、睡眠、上廁所 這些都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應該給予合理的滿足 不要用它們來當懲罰

否則最後不是傷害了孩子身體

就是大人先屈服了(因為每個心中有愛的父母 都不忍心孩子)

一旦下了命令 卻無法執行

最後就會失去父母應有的威嚴和效力

 

同樣的 給予的獎勵也要注意是否可行 有益身心

避免說了 最後卻做不到 破壞了親子間的信任

而獎勵的門檻 不要遙不可及

宜創造出讓他有可能獲獎的機會

那樣才能形成動力 吸引他追求

 

第三、把「一定要」和「鼓勵要」之間做合理的區隔

有些任務是孩子一定要完成 譬如回家作業

有些行為是孩子一定要遵守

譬如 不可傷害別人 或破壞東西等

但是有些任務 行為 或標準是有彈性的 

孩子可以選擇要或不要

那些事情 試著給孩子一些空間 

接受他不一定能夠盡如父母的期待

可以鼓勵 激勵 勸誘

但是不要因為他的拒絕而傷心或衝突

要清楚這一部分 本來就是不宜勉強的

父母也不要因為這樣而挫折或氣餒

讓孩子有些事情可以選擇的自由

反而有助於要求他某些事情必須遵守

建立彼此尊重的關係

 

我把我的想法做了一些整理  其實就是

「有些事 必須堅持 才是真正的愛」

「獎懲的方式 能注意合理性 然後賞罰必行」

「針對<應為>和<可為> 做好明確的區隔 才能建立規範 」

「不要以為每次妥協是一種不忍、疼惜或愛的表現 」

 「<應為> 是沒有妥協的空間

   < 可為>是不宜勉強的」

 

您說 有些狀況 您確實一直沒有釐清

我說 有時候局外人是不了解真實狀況的困難

但是 有時候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沒有一定的方法和標準

 

看得出您真誠的認同

我不知道能夠幫助多少

但是我相信 真心的愛和願意調整的變通力

會帶引每個父母、老師和孩子

找到更穩健 寬廣一點的路

 

我願意這樣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