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召開iep會議 與家長們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
過去類似的會議 都是個別約家長導師一起來談
不過 目前的作法是 統一召開
這種作法 有個好處是可以一次共同說明 集思廣益
缺點就是比較個別化的內容 就不適合公開談
各有優缺點吧 就看每個人的想法與需求了
我自己草擬了一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立場
想要與家長們分享和溝通 增進彼此的了解
現在 就先在這裡與朋友們交流囉:
1. 良好的關係是引導的基礎:
不管是師生間 還是親子間
彼此有信賴和親近的關係
教育上的引導和措施才能推動
孩子能夠喜歡你、接納你、信服你
教育的效果才會提昇
所以我們都要非常用心經營和孩子的互動關係
把它視為首要的任務
2. 循序漸進 建立信心:
資源班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較不足
容易有挫折感,影響了他們學習上或人際上的興趣或信心
如何培養他們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能「化繁為簡」循序漸進
不可操之過急
當孩子有了興趣,想要主動學習時,那就事半功倍
相反地,如果讓他處處受挫,只覺得自己很差
那他當然就不想學習。
3. 建立規範 溫柔的堅持:
雖然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質不同
但是他們其實都在學習如何適應環境,
不管在與人相處上,還是自己的生活習慣之培養
都是有一些規範來遵循
孩子們一開始總會想要挑戰這些規範
你叫他做什麼,他偏偏不要
這時不要生氣或氣餒
需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參考他的意見
有些事情不是由他決定,而是有規範的
通常只要老師(或家長)能夠堅定的執行
孩子就會調整自己來適應
但是如果自己沒有標準,常常搖擺,孩子反而無所適從。
4. 閱讀是學習之母:
書本除了提供許多知識和道理
也可以涵養孩子的氣質,培養他對事物的理解和觀點
間接影響他在其他領域的學習
所以培養孩子有能力閱讀、習慣閱讀、喜歡閱讀
是非常關鍵的基礎。
5. 改變從每天生活開始:
生活中有許多的小事情
譬如幾點起床、和父母或手足間的互動、收書包、
用餐、如何上學、寫作業、與人對話、
使用者各種用具、參與活動-----等等
都充滿著許多可以學習、可能有挑戰性的問題在
如果能夠善用這些每天的、眼前的每個事件
相信是最好的、也是最鮮活的學習材料。
6. 理解包容 永不放棄:
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
身為老師(或家長)要去了解他的困難所在
給予必要而持續的協助
有時候即使我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了
孩子的進步仍然很有限
甚至偶爾還會有退步起伏的狀況
這時要告訴自己,孩子需要幫助
不要被他偶爾的狀況給挫敗了
不要急,他需要時間,更需要被接納和包容。
7. 親師合作 力量加乘:
孩子主要的生活空間是學校和家庭
如果兩方面能夠保持密切聯繫
相信對孩子的學習、規範和各項發展會有更好的掌握
相反地,如果這部分是脫節的
有時候就會讓孩子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
很多規範的推動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歡迎家長隨時可以多保持聯絡。
教育的範圍既廣博又細膩 既高遠又深刻
很容易顧此失彼 掛一漏萬
但是 限於篇幅 只能擇重點來談
更多的部份需要有心人自己去思考探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