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滅敵人的方法
就是讓他成為我的朋友 ~林肯
前不久 vita發奮圖強 買了好些書
每天就寢前 開著床頭燈啃讀
其中有一本 引起我的好奇
就是<黃金八小時>
作者羅伯.帕格利瑞尼認為
每個人需要睡眠和休息 用掉八小時
每個人也需要工作 賺取生活所需 也用掉八小時
剩下的八小時就是改變自己 提昇自己 享受人生的時光
決定一個人的當下品質與未來發展 就是這八小時
一開始看到這個想法 我感到憤怒
哪來的八小時啊
每天五六點下班回到家吃個飯就差不多七點了
洗個澡看個報 如果十一點左右就寢
總共加起來 恐怕連三小時都沒有
像我這種 還要寫網誌 收看一下空英
一個晚上能夠讀書或做事的時間更加稀少
黃金八小時 豈不是在耍弄人 嘲笑人嗎
不過好奇心的驅使 我還是利用睡前的15分鐘
每天讀一點兒 剛讀了三分之一
卻有點兒被它豐富的故事和精準譬喻所吸引
也被它犀利的分析和引領所說服了
譬如它用了兩個人因為飛機失事
漂流到兩個條件差不多的荒島
甲和乙都需要求生存 也需要睡眠
他們各自都努力做好這一塊
但是他們也利用餘暇享受
清新的空氣 燦爛的星空 沙灘漫步
甲和乙 其實都期待能夠回到故鄉
回到熟悉而親密的家人
回到他更能發揮所長的真實社會
但是他們的積極性 卻有所差異
也就形成了不一樣的生活模式
甲透過這樣的期許 不斷利用時間
蒐尋島上的相關材料 積極做好各種準備
當機會降臨時
就可以一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
想要去實踐他豐富的夢想
乙雖然也這樣想著
卻少了那份警覺與強烈的動力
因而 當幾年後 有一天
一輛小飛機恰巧經過島嶼附近時
甲 快速地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木料
冒出濃濃的煙 地上也排好了求救的符號
全力爭取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
乙卻慌慌張張 找不到可用的材料
怎麼點 也點不著 揮手也沒人看得到
千鈞一髮 還是錯失了被救援的機會
這樣的故事 看起來有許有點兒太造作
但是作者原文寫的比我好多了
每個人其實都有想要追尋的夢想
但是卻不一定真的積極在朝那個方向做準備
我們們容易怨天尤人 得過且過
然後說服自己 我才不稀罕之類的
然而 再多的理由都無法改變
失去了那份其實可以更幸福的可能
我想起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記>裡
有一篇文章叫做「只緣那濕濕的雪」
裡面男主角力勸一個餐館的女侍離開那個環境
不要讓夢想只存在腦海裡發霉
說再多理由都沒有用 生命就在那裡耗損
最後只能用那些理由來陪伴自己的風燭殘年
那觀點 雖然有些嚴苛殘酷
但是 某些現實與無奈 卻明白的存在著
我並不認為越多越好
也不同意 越高越了不起
我知道 每個人的起始點不同
不必和別人比 怎麼比 也比不完
但是每個人有自己的夢想
它不會從天掉下來
需要自己去看重 自己去當一回事
時間是自己創造 自己去開發 自己去爭取的
黃金八小時 是個概念 不是數學
到底有幾小時 不是最需要關心的
而是 你是否有關注到 有開始啟動
它讓人省察 我能用 必須用的就是這個平臺了
當我們把這塊舞台給忽略了
則當下的生活品質與未來幸福就失去了支柱
最後 這裡要強調的是
黃金八小時並不是要我們
蒙著頭往前衝 只看到未來 犧牲現在
相反地 它要我們善用這個時光
既前瞻 又當下地享受有品質與深度的生活
這樣的觀點 是具有實踐性的建議還是高調呢
就看每個人怎麼想囉
等我讀完整本書
再來分享真正的讀書心得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