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bmp  

 

先能感動自己  才能感動別人

只想要取悅別人  往往只愚弄了自己

 

記得大學時 「教材教法」老師說過一句話

你的教學成功與否

看你教完以後 當下的心情就知道

意思是說 自己是最好的評鑑工具

當自己感覺歡喜自信 通常就是教的不錯

當自己感到扭泥不順 通常學生也是這麼感覺

 

這個評鑑規準 多年來 我一直沒忘記

也常常勉勵自己

努力去投入當下 用心去愛自己的教學或創作

 

底下 我想分享一個相關的例子

 

曾經聽過一場很特別的演講

那種演講 給了我不小的啟示

 

主講者是個有名的廣播人

帥氣英挺瀟灑  聲音更是磁性動人

週三下午 台下多是男女老師

用著仰慕的45度角看他

講題是 相愛容易相處不難之類的

按理講 應該是個很受歡迎的時光

 

但是 那卻是一次我少見的失敗演出

還沒三點 演講者就頻看手錶

底下的人也交頭接耳 看報改作業

氣氛僵到快要窒息   到底怎麼回事

 

( 我要先澄清的一點

   看報改作業並不是演講失敗的原因 而是結果 )

 

嚴格說來 演講的內容也很生動活潑 貼近生活

這個廣播人 熟捻社會上各種鮮活的例子

順手拈來 總能逗的台下哈哈大笑

尤其他很會活用自己的嗓子

可以因角色而變音 搭配表情動作 維妙維肖

譬如 他巧飾某個健康食品廣告裡的太太

看到先生從外面回來

就說:耶ㄊ一ㄚˋm 沒? 哇來嘎力 放熱水---

 

台下不論男女老幼 無不被逗的捧腹大笑

他對於許多影劇新聞花邊八卦更是瞭如指掌

總是穿插其間 讓演講內容更見豐潤趣味

從頭到尾 維持著一貫的水準 不曾打折

 

問題來了  這樣的條件之下

為什麼後來會走到那步田地呢

這確實是讓人難以置信

但卻是千真萬確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位演講者在後半段

力挽狂瀾時留在額頭上的汗珠

 

我的分析是這樣

這位演講者犯了以下三個錯誤

 

第一  忽略了聽者的屬性

教師週三研習 現場都是老師

有男 有女 女老師居多

演講者所談的本來難免會涉及到

感情 婚姻 花邊新聞 如能適可而止

其實無傷大雅

問題是 演講者過量的使用

並且以一個男性角色

老是去調侃某些女性的弱點

譬如 愛美怕胖或對老公的不放心之類

其實某種角度而言 是挑戰到聽眾的界線

 

當聽眾的反應有些冷淡時

演講者沒有覺察到原因所在

反而加入更多這些葷素不分的雜料

讓整個演講的基調更顯得凌亂

終於讓大家覺得支離破碎

 

第二 欠缺主架構

演講主題是談男女或夫妻的相處之道

這雖然是個輕鬆而老生常談的主題

但是 仍然是個很值的探索的領域

相信應該可以整理出一些系統的內涵來參酌

 

但是演講者卻用開放輕鬆的漫談方式來傳達

很容易讓聽眾失焦

所以 在笑聲不斷之後 卻留不下任何有重量的東西

所以 就被聽者給背棄了

 

第三 少了那份誠懇

這位演講者可能在許多場合太受歡迎

因而在演講的過程 不斷流露著瀟灑放浪的氛圍

尤其講太多摻雜顏色的情色或政治的笑話

挑動了嚴肅的學校殿堂 卻又少了那份認真的態度

 

如能巧妙地 增加點兒架構 潤飾點兒學理

或者笑話點到為止就好 讓人相信

主講者對這個主題有相當程度的看重

 

或許 就比較能引發聽者對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也不致於 最後大家都覺得只是一場秀

 

這場演講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感覺是

演講者與聽眾之間  或老師與學生之間

其實有某種磁場或能量在交換著

當你講的好 教的好

即使學生都沒有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出來

你仍然會有所感受

 

日本的音樂大師 久石讓

他在創作過程 並不考慮聽眾的需要或感受

他先考慮 能否感動自己

他說「我的判斷標準大部份都是取決於

  自己能否完全地說服自己

 

我在寫網誌時 也試著用這樣的心情來面對

先能讓自己覺得愉快或自在 再談其他

只要能達到這一點  至少取悅了我自己

 

我發現 往往我覺得滿意的

也是朋友們比較喜歡的

我比較不滿意的 也是最少受到關注的

所以我說 這是有能量在流動的

 

週末夜 祝福大家有個愉快的假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