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國王的新衣之後 突然想到幾年前
我曾經寫過一篇討論行政中立的作業
題目叫做:西瓜的第三條路
名字聽起來可能有點兒好笑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且看文本一明究竟 與朋友們分享:
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臺灣的政治 乃至於整個社會
陷入了極度的焦灼和緊繃 非藍即綠、非統即獨
不支持我的 就是對方那一邊的 不是朋友就一定是敵人
因為沒有中間地帶、沒有模糊空間
所以大家被迫要選邊站
(如果不表示立場 就暗示著你不關心國家社會
更可能表示你是敵隊陣營的伏哨)
這時某些人生哲學就出現了
所謂「西瓜偎大邊」、「識時務者為俊傑」、「好漢不吃眼前虧」、
「凡事不必有表現、重要場合要出現,選舉記得要捐獻,功勞留給長官炫」
孔夫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人是群性的動物 自然希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良好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
於是在許多的關卡上 會選擇妥協與退讓 以取悅求寵
當這個人是掌有公權力時 國家機器就可能遭受人性與意識型態給扭曲了
或許我們都不喜歡被稱為騎牆派、牆頭草、大西瓜
但是我們如何能茍全性命於這亂世呢?想
要實踐社會正義又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想要左右逢源又不想打腫臉
據說臺灣的公務員要有四種特質---默、隱、忍、順(意指屈膝逢迎);
大陸的公務員要有四手---握手、舉手、拍手、揮手(意指奴顏卑躬)
這些當然是玩笑話
英國前首相東尼布萊爾有本名著
「顛覆左右----新世代的第三條路」
他的觀點引自英國著名的經濟社會學者
紀登斯的「新中間路線」、「第三條路」
主要是告訴我們在左右之間有另一條路
人生如果只有是非就不可能豐富
天地如果只有黑白就不可能多彩
在統獨對立、藍綠惡鬥中
西瓜不一定要偎大邊 騎牆者也可以有騎士精神
第三條路的真精神可以用四個元素來表徵---
民主、自由、大中、至正
(剛好和最近熱門的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的新舊標語有關)
當大家真正開始關懷、反省、分享與奉獻時
當大家體悟到衝突只會帶來對立、本位只是造成分裂時
第三條路就不會被政治評論家批評為政治停車場
而是社會進步的高速公路
或許我們都曾經是西瓜、牆頭草 曾經軟弱、無助
或許今天的政治仍然混沌、惡劣
今天的人性仍然自私、傲慢
媒體、公器固然常常被邪惡的力量左右操控
特權被縱容、弱勢被踐踏
真正的民主仍然遙遙無期
然而時代是進步的
人類許多的典章制度正不斷在改善前進之中
在此我們願意期待所有的西瓜們
在黑暗坎坷的歧路中 可以慢慢找到那令人盼望的第三條路
行政中立是我們邁向第三條路的試金石
唯有我們願意先從尊重律法體制開始
唯有我們願意先從自己個人、家庭及職場上去堅持與力行
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希望
我們的人民才會有未來
我們的孩子才會有明天
或許 每個此刻都是那關鍵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