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女性主義的課程中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篇名叫:乘桴不必頻回首
與朋友們分享
文明越進步 人們越仰賴媒介來認識這世界
以為透過媒介可以理解真實、建構真理
然而在實際的運作中 媒介卻常常從工具角色中
取得了自主的生命 搖身變成了主體 宰制了人們的思維
以文字為例 俗話說: 人生憂患識字始
黛玉焚詩說:唸了書便生無窮的魔障 識了字就惹動萬鍾情根
因為 媒介取代了真實
以網路媒介為例 當人們之間溝通的方式 以數位取代過去
同一呼吸氛圍的眼對眼、眉對眉的交流時
這種符碼化的新媒體 值得思考的是
它所帶來的是多元的豐富呢還是真實的襲奪?
自從e-mail通行後 情侶們就不再常
從高雄彰化、台中台北趕末班車相逢了
那奔波的思念 月台上深情擁抱和送君珠淚滴的畫面沒了
剩下的是為什麼你不立刻回我的信
我就在你的指尖 你隨時可以找到我
但你卻一封信一通電話也沒有給?
『柏拉圖對話錄』裡曾敘述這樣一個故事
發明書寫的神祇赫米斯興高采烈地
帶著他的創造物晉見太陽王 但太陽王不喜反憂的說
這不是增加而是取代
以後人們將會依靠文字而不再信賴自己的記憶
這就是為什麼當哈姆雷特夢見自己的父親訴說被害情節時
他醒來所做的第一件事 居然是拿筆記下來!
這麼驚心動魄的事難道他還忘得了嗎?
鬼才導演伍迪艾倫在「開羅紫玫瑰」這一部電影中
描述一位打零工的家庭主婦 沉迷於電影
只要有空、或是遇到任何挫折與不如意
就會跑到電影院 從黑暗中的光影尋求慰藉及解脫
看電影幾乎是她生活唯一的樂趣 彷彿是她存在的意義
我永遠忘不了在二十幾年前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的驚豔
女主角米亞法羅盯著螢光幕上的男主角
如癡如醉的沉溺在想像世界時
男主角竟然突然察覺到螢光幕外有人一直在看他
然後這位電影角色竟然走出銀幕
將女主角從現實世界帶入電影的天地
伍迪艾倫總是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
他除了嘲諷人生的苦澀無奈、無處可逃
不得不背離現實、編織夢想
另方面卻又透顯荒涼人生中 那種可悲可歎又可憫的執著與虛妄
人生被媒介綁架了 媒介給了人充實還是虛空呢?
禪師說 手指著月亮 手指只是個指引 關注的是月亮
應該得魚忘筌、得意忘象
但是媒介的絢麗炫耀卻讓人迷妄
所以老子才會說五色五音五味田獵難貨都讓人失去了方寸
女性主義想要爭脫媒介長期有意無意的忽視或惡意蓄意的侵犯
但在作戰中卻淪為和男性一樣一丘之貉
泥中濯足、塵裡振衣如何超達呢?
或許拋開媒介的泥淖、脫下對立的厚外套
展現女性的特質與價值(譬如關懷接納傾聽理解支持)
瀟灑乘桴而行 雖不為啟動男性深層的反省而為
卻可能產生最大的動能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