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算將殺人犯處死了 也無法彌補受害人家屬的缺憾與憤恨

就算廢除死刑了 也無法真的就彰顯了生命的珍貴與無價

所以執行死刑 不等於化解或弭平了受害人的傷痛

廢除死刑 也不等於就解決了我們對生命漠視的危機

我想跳開是否廢除死刑的迷思 直接聚焦在如何讓受害人家屬找到安慰

如何讓人的生命光輝找到綻放的天空

我想到一本書:「寬恕與忘卻」( Forgive & Forget  )

作者是路易 史密德

他說 藉著寬恕 你釋放了牢裡的犯人 而那個犯人就是你

生命中萬一遭遇到不幸的經歷 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記憶時

你有兩種選擇:

是要讓憎恨永遠在記憶中烙下深深的印痕

不斷喚起曾有過的痛苦經驗

還是 希望這個傷痕早早痊癒 轉化為有助於未來生命發展的力量

繼而以全新的眼光迎接以後的生命?

當人與人之間存有仇恨、敵意和怨懟時

對彼此都會形成心頭上更多、更大的傷害與折磨

唯有真心誠意地寬恕自己和對方 才能得到內心的平和

 

但是面對歹徒的殺害、強暴 面對配偶的背叛不忠

面對親人的遺棄 不公 面對種種的深刻的傷害、不平、怨懟

如何能夠說放下 就放下呢

甚至那個不能原諒的人不是別人 是自己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母親要幫小嬰兒洗澡前喝了一杯小酒

結果一時恍神無法把滑落澡盆裡的寶貝抱起來

在慌亂中孩子溺斃了 心頭的自責使他一輩子無法原諒自己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裡寫過 李敖北京法源寺裡一個主角

因為年輕時在某次的怯懦 讓他終生悔恨

這都是不能原諒自己的例子

我想起一部有名的電影「心靈捕手」劇情中

心理醫師威廉羅濱斯抱著男主角麥特戴蒙說

「那不是你的錯 那不是你的錯 那不是 你的錯!」

今天聯合報有一篇李家同的文章 標題為:「如果我被殺」

他說:如果我被殺 只要一息尚存 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

我絕對寬恕他 也會為他禱告 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

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落

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我也無所謂

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對不會痛恨殺我的人

他們一定會為他的家人

不僅如此 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望他被處死

他接著說 我並非善惡不分 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

但我更知道 我們心中一定不能存有任何恨意

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

我深深感受到的是 寬恕最能帶來心靈的平安

然後他提到前任教宗被刺 康復後

立刻到監獄去探訪那個刺殺他的人 為他禱告祈福

現任教宗去年被攻擊時 事後也做了相同的事

他也提到 全世界有139個國家沒有死刑

也就是說 有三分之二的國家事沒有死刑

整個歐盟更是連一個國家也沒有

「 這些沒有死刑的國家並沒有很高的犯罪率

那些有死刑的國家也沒有很低的犯罪率」

在文章的最後 他提到 很多人以為

療傷止痛一定要使正義得以伸張

但是 正義常常是盲目的

他希望大家記得前任教宗說的話

「和平建築在正義之上 正義建築在寬恕之上」

只有寬恕 才能使正義 得以長存

當然寬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路易史密德說

寬恕 是愛的世界中最困難的工作 也是愛的最大冒險

但是 當我們採取寬恕時 是把自己與那個傷害者或事件區隔開來

讓傷害不再侵蝕 不再肆虐地對我們摧殘

只有透過寬恕才能解救自己

因為寬恕是公平對待我們自己的唯一方法

寬恕是最勇敢與堅強的行為

願不願意寬恕 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平和與生命的新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