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好朋友門分享兩則新聞的想法

第一則是前天各大報紙都刊登著:

台東市中央市場女菜販陳樹菊

將多年來賣菜辛苦所得近千萬元

捐贈給母校仁愛國小等多個團體的善行

讓她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

同時入選的還包括媒體大亨梅鐸的母親等人

國內網友幾乎異口同聲稱讚她是人間活菩薩、台灣之光

篤信佛教的陳樹菊淡淡表示

「無悲無喜身心自在」

「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

這一類的新聞其實還不少

經常會聽到有某個老榮民或像這樣老婦人

本身並不富裕 平常也靠著微薄的收入維生

但是卻捐出了大筆的積蓄來幫助窮困的人

然後自己繼續過著原來簡單的生活

我們常常很麻痺的聽著看著這樣的新聞

好像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會這樣

但是換成是自己時 面對身邊有學生 家長 同事或鄰居有需要

我們卻不見得能夠在第一時間立刻就伸出援手來

總覺得要掌握份際 避免沒完沒了之類的

有時更用不要被騙了為理由 來冷漠對待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阿根廷高爾夫名將羅伯特得凡尚諾

在贏得一次錦標賽後 將得到的大筆獎金

全部送給他在停車場遇到一個女人

她說她有一個生重病的孩子 必須負擔龐大醫療費

事後有人告訴得凡尚諾 那個婦人其實騙子

他聽了後說: 太好了 原來沒有生病的小孩

我在想 這種願意幫助人的心

能夠把財物看的很開的人 才是真正的富有吧

 

另一則新聞是登在今天中國時報頭版的下方

有關「小事大感動」的例子

朱姓女子在國道西湖服務區遺失相機記憶卡

站方在垃圾海中一袋袋聞臭翻找

最後失而復得讓她感動到飆淚

直讚「足感心」

 她說「公家機關行政效率差 有時候連態度也不好

服務區能熱心積極的幫民眾翻找體積那麼小的記憶卡

我當場感動到哭了」

朱姓失主除寫信到交通部高公局首長信箱致謝

這幾天還宅配宜蘭名產饋謝這群貼心的服務區員工

這一類的新聞其實也不少

我們自己也常常被熱心人士的幫忙而感動不已

自己身在行政工作更應學習熱心來服務別人

記得去年開學初 曾有位家長要把小朋友轉學出去

當時我正在忙碌 沒有時間去詢問和關心他的狀況

事後被指責我們冷漠 沒有去探討為什麼小朋友要轉學的原因

( 補充說明一句  本校這幾年轉出去的少 轉入的多)

我當下想要趕快澄清和說明

但是 轉了一個念  或許這確實是我們應該反省和努力的地方

當有家長、老師、小朋友 有需要時

我們都應該給予多一點的關懷 傾聽和鼓勵

那是擔任這個工作的人 應有的角色責任吧

因此現在 只要情況還可以 我總是試著

多主動去關懷來到教務處的老師 家長或小朋友

說了許多大道理 不如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