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是一種感動  也是一種力量

好事 我們不只應該去做 還應該廣為宣傳

但是 好事如果不是別人的推崇

而只是靠自己去宣揚

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引起不必要的反彈或誤解

今天 中國時報就看到一則這樣的報導

霧台原民連署 抗拒住大愛村

慈濟為八八風災部落災民蓋永久屋的美意已因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而產生爭議。屏東霧台四個魯凱族部落的原民團體擔心未來大愛村會如同高雄大愛村一樣充滿「慈濟圖騰」、不尊重原住民宗教信仰與文化---

去年華文部落格大賽第一名的「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曾經深入報導相關大愛村的建設過程 引發和慈濟的某些對立

其中一個較為令人遺憾的地方是

裡面有不少「慈濟圖騰」

 

 

 

我個人對於慈濟的善行是相當感動與肯定

但是對於在災區或災民身上留下有行善者的標誌或圖騰

則持有不安與不解的想法

我很同意 善行可以被宣揚 被記憶

因為感恩 是人類社會非常珍貴的品德

但是 由行善者在受惠者身上加諸 則是讓人遺憾的

我記的去年 自己在輔導室工作

曾經有個公益團體主動表示要送書包給弱勢孩子

我們當然很歡迎 因為當時書包還沒製造

會議中該團體曾經提到要在書包上打印一個符號

我當時強烈建議  第一不要放在外面

如果要一定要放  只要圖 不要文字

( 圖是一個陽光  字是「陽光助學」)

我們是受助單位 理論上要尊重贊助者

但是當時我很明確的表示 不適合放在書包外面

對弱勢孩子有標籤作用不好

該公益單位當時表示會慎重考量

但是 不久後 書包送來了

不但是放在書包外面最明顯的位置

而且圖和字都有 讓人看了氣結

原本美好的善意 卻讓人覺得有

拿弱勢孩子來當文化美容的感覺

那是很不好的印象

 

我當然不知道那個決策過程的思考是什麼

但是我們曾經收到好市多送來的20個書包

上面一個標籤或圖騰都沒有

那種愛與善 更讓我感動

就像昨天中國時報頭版報導的另一則新聞

行善半世紀 老翁不能說的祕密

在台南下開小雜貨店的殷姓老翁從廿一歲退伍、工作後儘管收入不豐仍瞞著家人天天攢存小錢每月持續捐錢給慈善團體從最早月捐一、兩百元到現在年捐九萬多元連老人年金全都奉獻。如此行善已近半世紀枕邊人和三個兒女到現在還蒙在鼓裡他決定讓這個祕密跟他一輩子。

這是不是更讓人感受到深層的感動呢

行善要不要人知

我覺得 善行要被彰顯 好事要多傳播

但是 避免強加諸於受惠者的身上

讓所有的受惠者帶著標籤 真的讓人看不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