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夕前夕寫了一篇母親

不免就會想到 什麼時候來寫父親呢

父親這個主題 對我而言(或許對多數的男生而言)

可能比起母親來 有著更多的糾葛吧

父親和兒子之間 常有較多的期許與要求

因而就容易產生競爭與對峙吧

記得聽過旅日圍棋大師林海峰說

他會教女兒學棋 卻不教兒子

原因是 兒子的壓力會太大了

在修讀家族治療課程時發現到

現實生活越不如意的父親 越容易對兒子有過多的責備

(同樣的 越不如意的母親 也越容易對女兒有較多的要求)

基於某種自然的投射 希望孩子不要遭遇到和自己一樣的處境

所以不自覺的就會對於同性的孩子 有著難以容忍的激越之情

我和父親之間 或許沒有太多這方面的問題

而是來自於父親剛烈的個性和懷才不遇所衍生孤傲氣息而造成的距離感

讓人有點兒又愛又恨的關係吧

由於我是最小的孩子 父親其實對我算是相當疼愛吧

父親個性暴烈 家中的孩子都怕他

每個人大概也都領受過他的威力

(我應該是最幸運的一個 從小到大只記得被他打過一次)

然而留在我心頭的(我指的是童年) 仍然有許多的不以為然的印象

包括父親憤怒的咆哮 對母親的指責 對孩子們的怒罵

有幾幕父親追打母親的影像 至今仍然清晰

或許是因為母親長期的弱者形象

加上父親也不是那麼懂得和孩子拉近關係

所以在青年期之前 我們大概都是自己劃分到母親這一國

對父親的關係 只是冷漠的距離

今天讀到中國時報三少四壯裡 郝譽翔提到他父親

從小就不和他們住在一起 只有除夕夜才會來一起吃飯

有一年連除夕夜也等了半天不見人影

後來 他們連除夕也不幫父親留雙碗筷了

我也想到 有一年除夕的中午 我大約讀小學五六年級吧

父親從外面回來竟然帶著怒氣  午餐時間 沒吃幾口飯

竟然踢翻了椅子 踹壞了一張矮凳子 母親和我們兄弟們全逃到屋外去

其實這樣描寫也不太公平

因為多數時候 父親並不是那麼壞脾氣

相反地 多數時候 他其實還蠻熱誠、四海 常有朋友來家裡聊天

晚年尤其和我們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我有個好朋友 他的父親才絕

他說 他們家裡的所有人都沒有看過他爸爸笑過

只要他爸爸到了哪一個空間 其他人就會讓出來

都離開 讓他一個人留在那

那個奇怪的父親我見過一次 確實一臉冷峻

但是我沒看過他生氣的樣子

 

母親曾經說 我們小時候 父親很少抱過我們 不到三次吧

不過 我記得 當我們生病時 都會坐父親的機車到遠方的診所去就醫

父親對於我的學習也很鼓勵 他曾經希望我能夠去讀台中的私立明道中學

在我小學六年級吧 他騎著機車載我去那所學校逛了一圈

以我們當時的經濟能力 父親有這樣的心 其實也蠻感動我的

差不多我三十歲以後 自己也當了父親 漸漸比較能夠體會父親角色後

我和父親之間 從略帶緊張的上下關係 漸漸的轉為朋友般的關係

我們談的蠻多 尤其父親對於風水命理的興趣

我是家中最喜歡讀書的孩子 他自然最喜歡

拿著經書對我諄諄教誨 我也蠻捧場的積極回應他

我現在身邊就收藏有好些父親留下來的

各種堪輿、風水、佛經方面的書

記得聽過張大春談他和父親的關係 他說父親走時 他沒有遺憾

因為該說的話 他們早在一兩年前都說完了

他在父親剛走 每天用毛筆寫地藏本願經 連續多天 手快麻痺才寫完

我在父親的葬禮上 代表大家朗誦

為父親寫的祭文 感謝他的養育與栽培

兄弟們都聲淚俱下 幾十年來 我們不曾這麼悲傷過

那年 我把延宕多年的碩士論文完成了

除了在論文謝辭裡 我把它獻給了父親

那本論文也放在老家樓上 父親的相片前好幾年

心中的想法是 是父親暗地裡默默的幫助

這個不成才的孩子才能順利完成學業

感謝爸爸

到這裡 我竟然淚水模糊了雙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