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愛座  

今天的家長 是過去的孩子

今天的孩子 是未來的家長

 

身為老師 資深老師

二十幾年來 我看到學生的種種變化

 

感覺上 學生的知識和聰明 是越來越好

但是生活常規 自理能力 似乎越來越糟

 

新的手機 挨沛 新的電玩 程式

明明之前沒有接觸過 但是一拿到 立刻就上手

出國 旅遊 吃大餐 花錢 消費經驗 都比以前的孩子強

但是 問題解決能力 人際相處的禮儀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什麼狀況說什麼話 

卻常常迷糊 混沌 麻木 自以為是

亂丟垃圾 說髒話 上完廁所不沖水 觀賞表演七嘴八舌

排隊爭先恐後 被勸導時一臉桀驁不馴

犯錯被抓只覺得倒楣 沒有悔悟之心

把別人的幫忙視之為理所當然 

對物不珍惜 對事不負責 對人感恩

 

上面這些描述 可能有人覺得頗有同感

可能有人覺得不以為然

 

我知道 那當然無法代表全部

不同的城市 不同的校園 不同的階段 

就有可能完全不同的風貌

 

我想要說的是 問題或許並不是這些孩子怎麼了

而是這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怎麼了

因為孩子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所成

當這個環境准許他 放縱他 或者變相鼓勵他

自然就會形成這樣的結果

 

教師是負責教育孩子的工作

本來應該承擔最重要的責任

但是 現在很多教師卻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因為管太嚴了 隨時擔心要被告被訴訟

家庭教育應該是很重要的學習搖籃

但是他們的父母 是什麼樣的想法態度和涵養呢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童佔博愛座不讓 男喝斥讓坐母提告

 

一名男子日前搭乘捷運時

看到一名小五男童坐在博愛座上,

當時旁邊正站著一名7旬老翁,

男子見男童未讓座給老翁,原先好言提醒男童讓座,

但男童未予理會,之後他便大聲喝斥男童,

甚至還以雨傘敲打車廂扶手,

男童母親不滿,並怒控男子傷害。

 

從文章中看到 這位男子其實帶著老婆和孩子搭捷運

妻子抱著小孩沒有座位

但是他看到七十幾歲的老翁沒座位

五年級的男童卻自顧地占著博愛座 深覺不應該

所以好言勸導多次

事前 男童的母親沒有注意到勸孩子不要去佔博愛座

事件當中 也沒有趕緊叫孩子讓座

事後 更以訴訟來回敬這位男子


這樣的狀態 似乎頗似校園裡某些老師的感受

 

不管 看不下

管了 常常要面臨家長的敵視或告狀

 

有關博愛座的讓座 應該和一般座位的讓座不同

它是專門設計來讓有特殊困難或需求者的座位

一般人 不應該佔用

 

本來讓座是一種美德 你可以選擇讓或不讓

但是博愛座的讓座卻是一種義務

類似殘障車位一樣 是一個法定的授予

也是社會建構中的一種體貼的 人道的設計

但是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 卻無知懵懂 大言不慚的說

我先搶到的 為什麼我要讓座

他們不懂得關心別人 體恤別人 只想到自己

連基本的禮貌和規範也不知道

 

今天的家長 是過去的孩子

今天的孩子 是未來的家長

那些只想到自己 不關心別人的年輕人 

將來成為家長時 往往就成為所謂的怪獸家長

讓學校的老師們 更加明哲保身 避之唯恐不及

因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是長期來 教育不受重視的代價吧

一代接一代  


身為老師當然有責任 

但是 老師也是社會制約下的產物 

(教育改革 只被視為社會改革的一小部分)

那個結果 是所有人都要共同承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