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4.jpg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講電話

最後 他謝謝我曾經在網誌裡 推介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

他說讓他重新整理了家裡 煥然一新

我不好意思的說 我自己還沒看完

也還沒開始整理

可見那個朋友是個即知即行的人

 

榮格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內在呈現

如若是 那麼 我們似乎也可以說

整理家 就是一個人對自我管理的努力

只是 這個努力並不只是盲目的付出 和下決心就夠

更需要藍圖和方法

 

大家都想要擁有一個清爽舒適的房子

都希望身邊的雜物越少越好 

希望眼前所見

都是賞心悅目的東西

但是 事實上卻是 總有一堆

看似無用卻又棄之可惜的物品 橫在眼前

究竟要怎麼整理 才能達成目標呢

 

多數人都曾經努力過 短暫地享受到清爽的時刻

但是 不久之後 就又回復原狀

有沒有什麼訣竅 可以讓我們真正擺脫這樣的困局

有真正的收納法 讓東西各安其位嗎

 

答案當然是有  那就是放棄傳統的收納法

改採「怦然心動的整理法」

什麼意思呢?

 

我們的生活環境裡

被太多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所困住了

我們太習慣於加法的人生

不斷的買 不斷的增加 不斷的綑綁自己

也許 該是試著改採減法人生的時候了

果決地把身邊的東西丟棄

 

丟棄的原則不是這個東西「還有沒有用?」

如果用這個標準  很多東西都丟不了

而是這個東西 「還能讓我心動嗎

我們寶貴的生活空間 只保留還能讓我心動的東西

其他的東西 也許當初買的時候曾經讓你心動

但是此刻 它已經不再那麼適合你了

就讓它把位置空出來

以便於讓你能夠享有一個更清爽舒適的空間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整理的迷思和解決方法

譬如:到底是該慢慢整理呢 還是一口氣整理

很多人會說 一口氣整理 不久就又亂了

養成習慣天天整理 才能保持清爽

但是作者的實際研究告訴我們

一口氣整理完 房間就一口氣變得整齊

那種清爽感也會立刻產生成就感

而慢慢整理 則永遠抵擋不了新的雜亂加入

很快就忘記了要養成習慣這件事

 

作者說她本來歸納了三種不會整理的類型

一種是「沒辦法丟東西的人」

一種是「沒辦法物歸原位的人」

還有一種是以上兩類的綜合體

但是後來他從實際的客戶中來看

發現九成的人都是屬於第三類

既無法丟東西也無法物歸原位的人

找不到純粹的「沒辦法丟東西的人」

(沒辦法丟東西但是能物歸原位的人)

也就是說 要能隨時能物歸原位是非常困難的

除非他的生活空間已經非常清爽

他才可以輕而易舉的看見什麼東西需要擺回原位

 

所以怦然心動的整理法 最重要的核心是

丟東西

幫你把家裡面不該繼續佔領寶貴空間的物品丟棄

如何丟呢 --依照你對它的心動感  完全直覺的判斷

至於整理和丟棄的順序

作者也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從衣服開始  其次是書籍、文件、小東西

最後才是紀念品

因為排在前面的 它的取代性比較高

是比較容易放棄的

而後面的部份 則容易有感情介入

不容易取捨

初學者 能夠由簡入繁 容易上手

判斷是否留下或丟掉的速度就會加快

 

作者也提醒我們

「別讓家人看到丟掉的東西」

如果你準備要丟的東西不小心被家人看到

會讓他們有罪惡感、覺得浪費

結果很可能又把它回收

增加了不需要的東西 這才是真正的罪惡

 

作者也建議我們  不要任意替家人整理

尤其是隨便幫他們丟東西 因而造成了衝突

她建議  從自己開始

當你改變了  那股清新的力量流出來之後

家人也就會開始整理了

 

作者說 環境改變  人也跟著改變

在房子被整理乾淨的同時

透過徹底的整理  人會被強迫面對自己

發現自己原本逃避的問題

即使討厭也不得不去解決

人生將可以獲得重新的啟動

 

寫到這裡 剛好垃圾車來

我跑下去和兒子一起丟了好幾趟的書

因為家住在五樓

所以今天早上我就宣布

誰要是有下樓 每次都要拿兩包書下樓

今天牛刀小試 大概丟了十幾袋的書

 

光是書的部份 我猜大概要丟個五十袋吧

因為我的環境被太多書給包圍了

在好書不斷的推陳出新的今天

有些書我知道我再也不會看了

就把他們送給舊書回收的人了

 

有關於整理  我才剛開始

不到十分之一

等我整理完了 再來分享我的心得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