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年一嘆.JPG 

擺脫百年的貧困 探尋千年的榮耀

             ~余秋雨

 

下午前往北美館的演講廳

聆聽余秋雨談「千年一嘆」

這個主題 十年前時報曾經在市圖志清總館辦過

當時我第一次聆聽余秋雨 連他的書都沒看過

 

那一場演講 一開始就讓我很驚訝

那一陣子 中國時報辦理 閱讀悅讀系列

每月一場吧  地點都在志清總館

講座都很棒  我總是盡力前往聆聽


余秋雨的前一場是我所熟悉的張大春

當時現場大約八九分滿 近千人吧 已經覺得不得了了

沒想到 余秋雨那一場竟然大爆滿

座無虛席 連走道階梯都擠滿了人

不得不驚訝 這個就我而言 還不太認識的作家

在台灣竟然有這麼多粉絲

有些人還帶著行李  顯然是特地從中南部趕來

 

那次演講的內容 也讓我印象深刻

他提到走訪古文明 尼羅河流域的埃及、

恆河流域的印度、兩河流域的伊拉克等


他看到埃及的窮困破敗

有些人住在沒有遮蔽的房子

忍不住感嘆 祖先的建築能力優於當時全世界

蓋出宏偉的埃及神殿 但是子孫卻淪落到斷壁殘垣


他對印度 有很深的迷惘

這個佛教的發源地 經過千年 竟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佛教從以前到現在 都深刻地影響到全世界

那是多麼深刻與智慧的哲學與生命態度

提昇了世界各地的文明與文化涵養

但是他卻看到印度有數不完的窮人

整天站在垃圾堆上 什麼事也做不了 一天挨餓一天

 

他去伊拉克的一所學校  拉車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

沒上學 也不識字

下車時 余秋雨送他一支筆

心裡忍不住感嘆 兩河流域是楔形文字的發源地

祖先是全世界最早發明文字的先驅

後代子孫卻多數為文盲 那不是很大的諷刺嗎

 

今天的演講現場和十年前的狀況一樣的擁擠

今天的余秋雨看起來和十年前一樣的年輕豪邁

不過他已經不太提上述我所說的事

他提到了 當初他準備出發的背景

 

他說 如果想要為文化做一點兒事

就要懂得做某些放棄

放棄什麼呢

可能是一整個系統

包括金錢 工作 地位 方便 影響力 甚至某些思想

因為不可能樣樣都擁有 有所捨有所得

 

他提到二十幾年前 他的出走 是帶著某種孤絕的豪情

為了去尋找那偉大又悲哀的靈魂中國的文明

他放下了當時所累積的許多資源與影響力 從零開始

他用簡單而有力的例子 讓我們了解了他當時原本擁有的機會和能量

但是果決地放下 勇敢地面對失去 甚至攻擊和傷害

只因為有一份使命要去探索 去釐清 去實踐

他說的不卑不亢 不會讓人感覺到高傲

但是讓我們理解到追求理想 是要付出代價的

 

余秋雨提到 當其他古文明一一沒落了

為什麼中華文化仍然屹立的原因

有下列幾個原因:

地理因素:中國四面有天然屏障 不易受到侵略

              因而文字語言得以保留 文化就不易斷裂

地大物博:內部資源豐富 經得起各種內部的衝突和變動

中華文化裡的三道: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 禮儀之道

 

今晚因為時間不多 暫時寫到這兒

有機會再做分享

余秋雨.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