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jpg  

和諧停滯的同義字

但是長期對立 也不是福氣

 

學校是社會的一環

學校更是教育政策的下游單位

多數的學校政策

來自於教育局、教育部的指示

而教育當局的決策

則來自於行政院及立法院的決定

 

所以 真正關鍵性的政策

其實不是學校可以決定的

學校只是個依法行政的下級機關

 

但是 在法條之下  在上級的要求與指示之餘

仍有一些空間 可以來自行解釋與運作

這一部分往往成了學校的特色或組織起伏的關鍵

我今天就是打算來談論這一部分

 

我在教育現場已經超過25年

其中歷任導師、科任、行政、教師會長等職務

應該略有基礎可以來分享一些我的體會與觀察

 

在二十年前 所謂校園的決策

大概都取決於校長吧( 也許還有地方黨部及人二秘書等)

那個時代可能是校園最穩定平靜的時代吧

( 當然也可能是最黑暗和壓抑的年代)

那時的家長對學校教育沒有意見

那時的行政沒有來自於老師或家長的壓力

那時的老師也沒有來自家長、學生和行政的壓力

那時的家長、學生似乎也比現在快樂

 

但是15年前左右 開始有了劇烈的變化

( 我推想是民主的潮流進入了校園

民主本是好事 但是陣痛期沒有好好處理

就難產 而造成許多後遺症 )

 

家長的民主管理

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更多元活潑

但是也使部分學生的行為 越來越難管束

 

家長的民主意識

使他們開始對學校更多的關心和參與

同時也產生了對學校運作的干預、介入和糾葛

 

老師的民主意識

使他們覺察到自己不應該只是教育政策的執行者

他們應該也有權力和能力參與政策的制定

 

行政的民主意識

卻因為來自於教育局的壓力和老師家長的反彈

形成了最奇怪的扭曲

由於市長需要透過民選產生

他需要更多的活動曝光 更多的亮麗的數據來加持

所以下面各個局處就使盡渾身解數來督導下級單位

做出成績來 ~「給我看的見的成績單 其餘免談!

 

所以 以校長為首的行政團隊

為了執行上級的使命 就必須要校內其他單位的配合

才能展現績效

問題是 學生問題越來越多

老師承受的教學與班級經營壓力每日俱增

加上教師意識的抬頭

行政早已無法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需要更多的說服 更多的法理依據

需要更多的身先士卒  犧牲奉獻

更多的感動領導(就是鞠躬盡瘁 讓別人看了不忍)

所以搞到最後  要不是EQ超高  人脈超好

抗壓耐挫一級棒

不然就是對權位需求特別有旺盛

對別人的質疑、挑釁、攻擊 特別麻木的

才能屹立不搖

否則早晚要 中箭墜馬、落荒而逃

( 對啦 是我啦 因為EQ低 又沒人緣 所以趕快卸甲歸田)

 

回到校園決策的主題

剛才提到 民主潮流進入校園 本來是好事

過去的一言堂

使的某些問題被掩蓋 被壓抑 被扭曲

然而 當資訊公開 決策透明後

權力分享 責任分攤

卻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權責不明

 

該承擔責任的人說 這件事不是我決定的

是大家共同的決議

該擁有權力去規劃與負責的人

卻被迫瓜分了他的主導權

也只能無奈的聳聳肩 搖搖頭


舉個例來說

教師應該擁有教學的專業自主權

在法定的授課時間空間裡

有相當程度的自主規劃之需要和權力

但是事實上 卻常常被其他外因所干擾

許多教學時間被學校其他活動佔用

許多班級經營的時間被剝奪

一下子有什麼參訪團要來

一下子要配合什麼社團的表演

又是什麼專案要進行  什麼活動要實施 等等

課程趕不完 學生問題層出不窮

這樣子 要他如何負責呢

 

行政也是同等道理

當社會大眾把學校的成敗歸諸於校長的領導

當全校老師、家長都認為校長要負起責任來時

校長的權力卻常常被委員會所架空

這樣有權責相符嗎

我並不是說 校長應該獨攬大權

而是 我認為權責分明的體制要建立

行政有規劃的權力 不應被漠視

( 他們在過程裡 應該做到充分收集相關資訊

   做好溝通與討論的相關歷程)

但是 老師門似乎應該用支持與體諒的心

共同來營造和提昇學校的氛圍和效能

而不宜處處以法相見 以利害相處

 

目前普遍校園的決策模式

我覺得多數學校似乎仍在找尋的階段

雖然比前幾年要好很多了 但是仍然有段路要走


過度強勢的校長 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實在很孤單

過度強勢的家長會  會突然覺得校園很冰冷

過度強勢的教師會 也會發現 工作環境失去了溫度

 

有人說 和諧是停滯的同義字

但是對立卻也不是校園的福氣

如何讓校園成為一個開放、活力、信賴而緊密的組織

相信是大家所期待的

我覺得這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一點兒力

 

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