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證明自己和別人平等的人 才是和人平等
只有知道如何取得自由的人 才配的上自由
~波特萊爾
今晚是台灣五都選舉前的最後一夜
如果你住在台北(含新北)
可能一整晚都聽到鞭炮、鑼鼓和煙火沖天炮的聲音
(當然還有 拜託拜託 苦戰苦戰 救命救命的聲音)
有沒有感到很煩呢
其實有不少政治觀察家說
這次的選情可能是歷年來最冷的一次
藍綠雙方都只是點到為止 沒有真正碰撞出煙硝
因為選民對那些纏鬥 其實也沒有什麼興趣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 確實是如此
只見街頭吵雜紛亂 卻不見真正的熱情與感動
這種選舉 讓人看不到遠景與希望
我關心政治的起點並不算太晚
民國七十年左右 高中的年紀
我開始接觸政見政論的場合
當時國民黨的選戰主要是打組織戰
透過綿密的鄰里長濃漁會金融軍公教體系來運作
會私辦政見會的並不多 我只聽過趙少康
黨外的候選人 在政見會上卻是如魚得水
在那裡 他們彷彿找到了生命的舞台 搖旗吶喊
那時是黨禁報禁 電視只有三台的戒嚴時代
想要對國內政局有較多的了解
聽政見會 是少數特別讓人感到沸騰澎湃的平台
也不知道是當時層峰故意網開一面
還是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抵擋的地步
在政見會上
我們聽到許多辛辣、刺激、誇張的批判和嘲諷
包括對閣揆的針貶 對元首領導威權的挑釁
對政府的措施 如何跋扈顢頇的惡形惡狀 一一點出
這些言論 在今天政論call-in節目 稀鬆平常 司空見慣
但是在那個時代 卻是一種集體催眠與宣洩的珍貴管道
那種民眾的熱情
就像紅衫軍在凱道圍城時眼睛所閃露的光芒一樣
當時即使只是個市議員辦演講 就可能車水馬龍 市聲鼎沸
如果是立法委員到場 則是 擠爆現場 水洩不通
如今 再也沒有了
可能很多人覺得
郝龍斌或蘇貞昌 小英或阿倫
誰來當都沒有差多少 還能有什麼大差別呢
曾經有過的反對勢力 在陳水扁濫權八年之後
已經耗損殆盡
對馬英九的期待 也已經給了
七百多萬的選票和四分之三的國會席次了
還要給他多少 才夠呢 他才能發揮出力量呢
這是個殘酷的真相
不管明天開票之後 藍綠消長如何
人民大概都無法期待 會有什麼巨大的改變
Change 只是一種選舉的口號
聽起來感動 其實卻是空洞
改變必須從每一個個體自己做起
如果選民自己都無法 change自己的投票慣性
永遠只是某種顏色的鐵票
那麼又如何能期待政治人物 跳脫民粹
不再一味地討好基本教義派呢
政治是現實的 也是殘酷的 更是髒的
昨日的革命戰友 轉眼成為今日的血海深仇
今天全力信奉的英雄 可能是明日厭惡的寇讎
你所相信的 和你所不信的 就如氣象報告
聽聽就好
去投票 盡一份公民的責任
但是不必過度期待政治人物
他們靠民意起家 往往也被民意牽著走
( 問題是 所謂民意 往往只是少數權貴媒體操弄下的假象 )
想要改變 先從改變自己吧
改變什麼呢 改變信念:
第一 對政府及有權力者的適度不信任
第二 對自己權力的適當認知:
只有證明自己和別人平等的人 才是和人平等
只有知道如何取得自由的人 才配的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