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面啟動.jpg  

 

 

要留下外在的連結 更要儲存內在的硬碟

  

 

最近在網路上讀到兩篇朋友分享的作品

都很受啟發 值得分享

剛好兩篇都牽涉到記憶和態度的問題

所以貼文之後 也附上我一些個人的感想

 

第一篇是

「外出旅遊,你為什麼不該急著拍照?科學告訴你」

 

原文請看連結 下面是 摘錄要點:

 

  1. 1.人們常常不自覺就迅速拿出相機來『保存當下』,

但他們卻錯過了眼前的事物

新研究指出,

拍照的實驗參與者較記不清楚

當時被拍照的物品或特別的細節

 

  1. 2. 此現象為「攝影損傷效應
  2.    (photo-taking impairment effect)

當人們依賴科技記下美好時刻時,

他們無需全心專注於當下,

因此可能會影響我們記住當下經驗的程度

 

  1. 3.藉由拉近鏡頭紀錄物體的特定細節

似乎有助於記憶此項物品

且不僅限於被拉近的部份,

鏡頭之外的部份也包括在內。

「實驗結果顯示心理的鏡頭與相機的鏡頭是不同的」

 

  1. 4.「研究指出巨量且缺乏組織的數位照片,

讓許多人無法使用且重新回憶」,

「想要記憶的話,我們必須要能使用且與相片互動,

而不是一昧累積照片。」

 

這份研究和文章 讓我想起兩個故事:

 

柏拉圖對話錄』裡曾敘述這樣一個故事

發明書寫的神祇赫米斯

興高采烈地帶著他的創造物(文字)

晉見太陽王

太陽王不喜反憂的說

這不是增加而是取代

以後人們將會依靠文字而不再信賴自己的記憶

 

哈哈 就像現在的人

只相信相機 而不相信眼睛

 

另一個故事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夢見自己的父親訴說被害情節時

他醒來所做的第一件事 居然是拿筆記下來!

這麼驚心動魄的事難道他還忘得了嗎?

 

那是因為人們已經倚賴文字 而不相信記憶了

 

但是記憶可靠嗎

另一篇作品剛好提出了有力的反證

 

「你的記憶可靠嗎?」

裡面提到

美國調查報告已證實坐過冤獄的無辜犯人高達300多名,

調查人員分析後,

發現近乎四分之三的案例,

起因於證人的不實指控。

 

造成誤判的最大可能就在於:

證人的記憶是錯的,

但法官卻採信錯的證詞,做出錯的判決

 

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科學研究結果

發現不同的提示影響了受測者的記憶

譬如讓一群人觀賞同一個車禍的影片

觀賞後以兩種方式分別詢問目擊者:

「這兩台車在發生碰撞(hit)時的時速有多快?」

「這兩台車在猛烈撞擊(smash)時的時速有多快?」

 

結果

被問到「猛烈撞擊」的目擊者所認為的車速

要比被問到「發生撞擊」的另一群目擊者來得更快。

被問到「猛烈撞擊」的某些受試者,

甚至聲稱他意外現場看到了碎玻璃,

但事實上,現場根本沒出現什麼碎玻璃。

 

裡面還提到許多的研究例證 都蠻精采

有興趣者可觀賞下面的影片

 

     

 

裡面還提到植入記憶的問題

認為 如果能夠巧妙的植入某些記憶

可能可以幫助孩子解決肥胖 自信 軟弱等問題

但是因為牽涉到倫理問題

受到各方的質疑和挑戰

 

看到這裡 你可能想到那部電影

「全面啟動」

從夢境進入 改變一個人的信念

在這篇研究看來

想變一個人的記憶

似乎要那麼麻煩就可能做到

 

有關於記憶的漂浮和變異

我想起了張大春的「將軍碑

年邁的將軍 對著兒孫吹噓當年的英勇

到後來 漸漸地 連他自己

都堅信那些誇大的事蹟

全是千真萬確 鐵一般的事實

 

如果活在夢境(虛假的記憶)裡

比活在真實世界 更快樂些

我們有必要去拆穿或導正嗎

(您是否也想到 電影「隔離島」)

 

因為記憶不可靠 所以我們拍照 寫筆記

留下一些「替代記憶」

但是 因為拍照或寫筆記

使我們「容易大意」

以為已經拍照了 寫筆記了

反而忽略了當下的感受和領悟

 

我的總結是

記憶並不可靠

多數感受 不管多強烈 多深刻

仍然隨著時間 慢慢褪色蒙塵侵蝕

 

也許它們並不一定有真正完全消失

但是 我們卻找不到那入口

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

但是 照片或筆記

有時就成了解壓縮的密碼

讓我們可以把一整串的記憶找回

 

不過 下回在遇到美景或重要的場合

忍不住想要拿出相機拍照的同時

也不要忘了 打開你的五官

先去感受一下那當下的氛圍和細節

因為 你的相機

遠遠不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

那樣的細緻和豐富

要留下外在的連結 更要儲存內在的硬碟

否則那張照片 只讓你找到有限的回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