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麗  

 

勸告者 常常是最需要被勸告的 


對於他人的行為 有不同的意見

想要讓對方知道並且改變時

通常有以下幾種作法:

暗示 提醒 建議 勸告 警告 批評 指責 怒叱 阻止 懲罰等

其強度 由左而右 逐漸增強

 

對待外人 或普通朋友

我們會用暗示 提醒

而狀況比較嚴重或緊急 我們會建議 勸告或警告

 

對待親人好友

我們會用建議或勸告

而狀況比較嚴重或緊急時 我們會用指責或阻止

 

對待孩子學生或晚輩

我們會用警告指責或怒叱

而狀況比較嚴重或緊急時 我們會用阻止或懲罰

 

我今天想要探討的是 針對 親人好友時的勸告或建議

原因是 對待陌生人或普通朋友 本來就關係較淺

所以 不需要太在意

至於孩子學生或晚輩 則是完全另外一個範疇

暫時不去討論

 

而親人好友 則是身邊重要的夥伴

常常會有許多互動 彼此關係密切

所以面對 對方有些行為偏差 可能有損害到他的福祉時

我們總是忍不住會想要勸告他

 

但是勸告或建議 卻是一件不簡單的功課

時間 地點 用語 對象 語氣 強度 都會影響勸告的效能

古人說 揚善於公堂 規過於私室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也聽過一句 強烈的建議 其實是一種攻擊

 

這些警語 其實都是提醒我們

過度自信的建議或勸告 其實是一種居高臨下的

常常會讓對方感覺到被輕視 被否定

所以勸告者 常常是需要被勸告的

因為他從事的勸告任務 往往是非常有害的行動

 

有些勸告者 總是用很溫和理性的方式來柔化或包裝他的勸告

有些被勸告者 總是用很謙遜理解的微笑來掩飾他的失落或憤怒

不論勸告者的態度有多麼溫和及善意

只要勸告的節奏快了 非要對方接受 或時間持續太久

都無法掩飾 那是一種強烈的攻擊

只要被勸告者不是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確需要改變 真心的聞過則喜

則無論他表現的多麼的豁達寬和 希望對方多說一些

都無法阻止彼此之間的斷裂 正在擴大之中

 

與親近的人相處時  看到對方的狀況有問題

豈能裝聾作啞 袖手旁觀

但是勸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何讓勸說者 從百分之百的自信高台走下臺階

如何讓被勸說者 從谷底先爬到岸上來

如何讓勸說與被勸說 成為一場對等的交流討論與溝通

我猜想 那將是決定

使一件美好 免於淪落傷害與雙敗 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思特 的頭像
    齊思特

    齊思特の窗台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