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望遠.jpg   

 

仰望繁星  更要腳踏實地

 

聽過一個故事: 有個愛好天文的人

每天拿著望遠鏡看著天空 沉浸在天文的觀察裡

有一天他又在野外觀察天象 走啊走啊

不小心 就跌進了一個坑洞裡摔斷了腿

在洞裡面呻吟喊救

不久他的朋友趕來迎救

忍不住損他幾句

不要只想著天上的雲彩  偶爾也要關心一下地上石塊

 

人們常常  對於外部的 遠方的事情瞭如指掌 知之甚詳

但是對於內部的 身邊的事情 反而充耳不聞  一無所悉

這就會造成 看似榮景繁華 其實裡面卻是空洞荒蕪

這樣的斷裂 脫鉤 落差 讓我想起了何飛鵬寫過的一篇文章

<你的透明度有多高?>  (《商業周刊》第11282009/07/06)

 

他從企業經營的角度 來看自我透明清楚的價值與重要性

他說 透明度會影響公司的成敗,會決定公司的命運。

他接觸並訪談了各類主管之後發現:

最優秀的主管,可以清楚描述未來半年的營運狀況

他會告訴我,到第三季結果

所有的業績目標已經可以確保完成

至於第四季的目標,現在正在做幾項專案

如果順利,那全年的預算都已經在掌握中


稱職的主管則告訴我,未來一至兩個月他很清楚

但超過三個月的業績他就無法預測。


不稱職的主管,連下個月的業績他都還在努力奮戰

超過一個月以上根本沒想過。

 

所以 他結論:

好主管營運的透明度有半年以上

一般主管透明度為一季

而不稱職的主管只有一個月

 

讀完上述的觀點 對我有很深的啟發:

如果跳開企業經營

把這個觀念應用到個人的生涯規劃裡來看

我們看的到半年後的自己的各種發展與表現嗎

還是三個月 一個月呢

 

說來汗顏 我幾乎都是埋頭苦幹 (或說矇眼蠻幹)

我根本沒有評估過我做一件事情 會有多少的效益

我該在哪些地方增加投資 在哪些地方應該考慮削減

甚至直接了當的說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源 正在進行哪些事

我對自己的透明度是混濁的 是混沌的 是蒙昧的

 

連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

又如何能夠有效的運用自己 發展自己呢

又能對這個自己有多少期待呢

這也說明了這些年來 為什麼渾渾噩噩 不死不活呢

 

何先生所講的透明度 也許不專指企業對自己的了解

他也指涉到 讓相關人員 乃至投資大眾的透明

有利於別人的參與和信心

但是 我光是擷取「自我理解與掌握」這一部分就已經受用滿滿

 

我應該找個時間 靜一靜 想一想

我的三個月 半年後的圖像是什麼

那個理解 將更有助於我清楚 此刻我該做些什麼

而不會不小心就跌入荒野的坑洞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