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危機總動員  

 

寧願 虛心聽危言

不要 驚慌迎危機

 

今天各大報的頭版幾乎都是防檢局長下台的新聞

一個官員的下臺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裡 是稀鬆平常的事

有的人因為說錯話  有的人因為反應慢半拍

有的人因為階段性任務完成了  有的人本來就不是適當的人選

民眾對於誰上誰下 通常只是當成茶餘飯後的八卦

並不是真的很關心

 

但是 如果你看過李惠仁花了六年

奮力不懈地追蹤禽流感疫情的影片

《不能戳的秘密》

你會很驚訝 這樣的官員竟然可以撐到這個時刻才下台

臺灣的反應神經有這麼鈍嗎 

簡直 連落後的第三世界還不如

 

這部影片裡面探討了許多層面的問題

我這裡想先來討論的是

防疫課題中產、官、學之間的角色

 

所謂的產 是指產業 就是畜養雞鴨鵝鳥的農民、團體

官是指政府官員 相關負責監督、管理和防疫的人員

學是指學術界 相關動物科技、獸醫、生化等學者專家

 

農民是第一線的工作者 他們的目標就是豐收 高價賣出 獲利

他們當然有牽涉到良知問題

譬如不要把有病的牲畜賣給國人或外銷

問題是 國家的政策不能只依靠人民的良知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國家都要有警察 有法律 有法官

何況農民對於疾病或疫情的掌握 可能受限於知識或權限

不見得能夠完全了解 

所以防疫工作 雖然需要產業的配合

但是主要的重擔並不在農民身上

 

官員擁有公權力 可以對於產業的運作和狀態

進行必要的監控、管制、觀察和要求

官員必須承擔整件事情的發展與結果

這是擁有公權力者的權力與義務

 

官員和學者專家其實都是針對該領域有專業知識者

但是差別就在於 官員要進行政治上的考量與評估

但是學者只需要針對學術上的是非曲直做判斷

學者的判斷結果常常可以讓官員在推展政策上有了依據和後盾

因為官員在執行政策時如果和產業間有所對立時

可能會造成反彈 影響了官員上頭的政黨或首長的選票

官員有時候也無法完全憑專業來下決定

因此 學界就成了尚方寶劍

 

因此有一句話說 學術是良知的最後防線

 

在這次禽流感事件中  學術無法成為最後防線的原因

從影片中看起來  學界與政府機關

已經成為一個共生的連體嬰

政府想要推動什麼政策 執行什麼方針

需要學界的背書

 

學界平時需要進行各種研究、執行各種方案

需要政府經費的奧援

因此 當這些學者每年

從防疫局的預算中獲得幾百到幾千萬的經費

防疫局的需求或難處 

這些學者能袖手旁觀 置之不理嗎

 

問題是  禽流感的防疫工作能夠隱瞞、假裝沒發生嗎

能夠因為擔心影響產業 影響國家形象

擔心影響我們加入世衛組織就欺騙國人 欺騙世人嗎

 

看過「危機總動員」或「全境擴散」電影的人都知道

防疫是一件非常重視時機要素的危急任務

在某個時間點之前 也許可以輕易防堵 消弭於無形

但是錯過了那個關鍵點 可能就錯失先機 為時已晚了

 

官員的顢頇 遲鈍與僥倖心態

以及學者的屈從 軟弱 和稀泥

讓臺灣陷入禽流感的風暴 以及全世界的怒責聲之中

 

接下來會怎麼樣  只有天祐臺灣了 

 

       

這部影片雖然片長超過一個小時

但是拍攝和剪輯算是用心

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