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琴.jpg  

 

 弦太緊則易斷 太鬆成難成曲調

 

佛經裡面的故事

億耳性易煩躁 求助於佛陀

佛陀用了琴弦鬆緊的原理讓他開悟

也成了情緒管理的最佳譬喻

如何覺察自己的鬆與緊 是改變氣質的起點

 

記得兩年前我曾經去參加 黃庭禪的打座

兩天兩夜的修行中 很重要的一個法門

就是去覺察自己的鬆與緊

 

鬆與緊 除了應用在心理感覺與調適上

其實也常存在於許多的關係中

是緊密呢 還是鬆散 是緊張呢還是輕鬆呢

是我們常常用來檢視一份關係的標準

 

在我寫過許多雙軌文

這個主題有它特別的地方

 

多數的雙軌文 可以輕易的看出正與負 陰與陽

譬如 富與窮 強與弱 幸與不幸 好與壞 等等

 

但是鬆與緊  幾乎無法相較高下

某些狀況 鬆是正的 譬如 輕鬆 鬆緩 放鬆

而緊則是負向的 譬如 緊張 緊促 緊急

 

但是也可以完全相反

鬆是負向的 鬆弛 鬆懈 鬆垮

緊則是正向的 緊密 緊實 緊湊

 

我記得曾經看過 家族治療大師Satir的治療影片

她讓 一家三人(夫、妻和青少年的兒子)

緊緊擁抱在一起一長段時間

然後聽他們說說看自己的感覺

相近的感覺是:

一開始感覺到很親近 甜蜜

因為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三個人擁抱在一起

但是時間一久 他們開始覺得有點兒躁熱煩悶

到後來 幾乎受不了

 

這說明了 關係的緊密 其實也要適可而止

 

有些親子的關係 不只不是緊密而是緊張

源頭往往來自於家長的緊迫盯人緊追不捨

好一點的 叫做直昇機父母

自己每天團團轉 孩子沒有機會學習自己做決定

更糟糕的是 潛水艇父母 表面看不見他的存在

卻隨時會跳出來 轟炸孩子的言行舉止

 

我想起一部電影 大衛林區的<我心狂野>

裡面有一個看似不重要的情節:

男女主角開車路過一個車禍現場

可能是失控 撞到路樹 狀況嚴重

男主角吧 下車去查看

發現有個少女 滿臉是血的在找東西

男主角想要趕快送她去就醫

但是她慌張的在找髮夾

她說 如果沒有找到 會被媽媽打死

然後 她就當場倒下 氣絕

(不到三分鐘的畫面 沒有任何的詮釋或討論簡單而強烈)

 

在人的關係中 鬆與緊一直扮演著關鍵元素

 

通常是 「在乎與不在乎」在牽引著

太在乎 造成了緊張壓力 

太不在乎 產生了鬆散疏離

 

如何才能有點兒黏 又不會太黏 

就成了關係促進的一門藝術

 

聽過一句話:

人在愛時都太容易在乎被愛,視為權利

在被愛時又都太容易看輕被愛,受之當然

才會有那麼多的愛恨情仇

 

因為在乎 所以就有了強烈的希望要如何

於是就形成了一股能量 要去掌控或扭轉情勢

於是 就產生了緊張

 

因為過度自信 有時不免就會顯得不在乎

所以就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沒能適當的回應

於是 造成了疏離鬆馳

 

不管是親子 師生 夫妻 群己間

要能學得:

付出而不期待回報

接收能懂珍惜感恩

那麼 就能夠找到

鬆緊合度 愛得有尊嚴 活得有器度的人生

 

酒飲微醉 花看半開

鬆與緊的覺察與調適

其實是一個人的生命姿態

懂得知止 能夠轉身 通達人情物理 善解悅納自己

這就是人生的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