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jpg 

 

十多天前 兒子滿二十歲生日

那天 我們深夜交談了一些話

我說 人與人的關係 不會從天而降

總是要透過行動  才得以讓內在心意更澄顯

要透過用心敏覺  才能感知彼此的心意與情誼

行動 才能讓想法落實 實踐才是真誠的註腳

所以我們約定 每天晚上十點半左右 放下其他的事務

坐下來 彼此分享一下一天的心情 或所見所知

順便也可以讓他多練習陳述意見的表達力

 

就這麼樣  我們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互動模式

這些日子來 聽他談每天的生活安排

聽他的想法與心情

我也分享一些所見所思

我有個感覺 如果用稍高一點標準來看

那麼 兒子的生活模式恐怕只能用空洞來評價

寶貴的青春時光  總是在一些年輕人的吆喝中度過

明晃晃的寶刀 任由生活瑣碎來侵蝕

在他們的世界裡 似乎只有自己

其實連對自己的「家」都沒來得及關心

更甭提對國家社會 有什麼理想和抱負

(不過這個標準 對時下年輕人而言

可能確實是稍微高了一點兒了)

 

但是我如果老是用這樣的標準與心態來看待

我們大概就相處不下去了

我想 很多親子關係大概都是卡在這兒吧

成年人 走過許多艱辛的路

知道生活的不易 了解社會的現實與殘酷

總覺得 年輕人如果不及早因應和準備

很快就會自食惡果 被社會主流所淘汰


但是這樣的恐慌與不安

往往成為親子良性關係的殺手

因為 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有不一樣的邏輯與思考方式

也許在小學時 父母老師還有強力介入的可能

一旦到了青少年之後 那種期待

往往只是關係的傷害 無益於能力與態度的提升

 

所以 我接受了一句警語

與其憂慮你的孩子 不如祝福他

過度憂慮 會把他的福氣給嚇跑了

 

現在 孩子一個大二 一個高二

我已經放棄用任何責備與嘆息的方式

去看待他們不如預期的行為

雖然我知道 鞭策與要求

有時還是很有醍醐罐頂的功效

但是 那種恨鐵不成剛的心意背後

常常不是最純正的愛

我相信愛是陪伴 是深深的祝福

而不是看到什麼成果

 

現在我每天早上載女兒去上學

途中有十來分鐘的輕鬆相處

我提醒自己不要說教

如果可能的話 多聽聽他的心情

每天晚上 和兒子交換一天的所見所思

可長可短 天南地北

我希望 能多一點信賴與支持

能夠有這樣的機會來使力 已經很不錯了

(突然想起 孩子小時候 冬天不喜歡穿襪子

我總是趁他們睡著後 再偷偷幫他們穿上

那時就知道 能夠這樣做 也沒幾年了

因為轉眼 他們就長大了)

 

過幾年 他們可能就畢業了 或各自成家了

想要有固定的一段時間

安靜的相處 隨性的交談 都可能是奢侈

所以 現在能夠這樣做 其實也是幸福的吧

 

我相信 某種信賴

能夠使對方感受到信任與愛

因而會產生一種力量

這份力量 比起許多吆喝 指責 或鞭策

要來的有效能與深遠

 

在親人之間 沒有比信賴的關係更重要的了

 

這是我的信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