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朋友很多的人,朋友對他也都很真,

因為他對朋友的付出與真心是讓人感動的……^^」

 

好友雁情 在留言中 做了如是的註腳

 

這個說法引發了我想要進一步來探討

友誼的互動中 很重要的真誠熱情的問題

 

要建立一份友誼

最重要的是雙方的頻率 磁場是否契合

兩人才能互相理解 彼此吸引

相處起來 才愉快自在 也才能長久

 

但是 當兩人成為了朋友之後

新的考驗也會跟著來

那就會碰到 真誠與熱度的問題

 

真誠的問題 說來似乎簡單

其實卻未必如此 有時還是令人迷惑 

不說假話 是不是就代表真誠呢

 

容我舉例來說明 其間的模糊和考驗 

例子1 我們可能都這樣的經驗:

看到朋友的一些行為或問題 我們並不太以為然

很想提出來 勸告或提醒他 卻又怕傷了雙方的情誼

因此 猶豫不決

到底說呢還是不說?

 

如果 最後我們決定不說

那麼 這裡頭是否涉及到真不真誠的問題

 

例子2 如果朋友問了一件我們其實還沒準備好要告知的事情

(譬如 比較私人的 或涉及其他人的事情)

當我不想讓朋友覺得被拒絕 又不想全盤供出時

因而採取了暫時的虛應 這是否就一定表示不真誠呢

兩人之間維持了怎麼樣的「必要隱私」才算真誠呢?

 

例子3 當朋友熱情的想要邀請我們一起做什麼時

看到他那麼的興致高昂 積極的期待我的加入

但是當下我其實並沒有興趣和意願

這時 如果我勉強的配合

但是不管當下或事後 都覺得自己有些無力和無奈

(但是 對方卻渾然未覺)

這時 這裡頭是否牽涉到 真誠的問題

 

存在於朋友之間 其實有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瑣碎

什麼是真誠 其實是有相當討論的空間

 

不過 相較於熱情議題 

我覺得真誠問題 其實還算比較容易解決

畢竟 你沒有刻意用謊言去傷害朋友

你已經盡可能用真心去對待

這大抵還不致於太糟糕

 

熱情的問題 難度就相對高一些

 

我這裡所指的熱情問題 是雙方互動的頻率和形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有人覺得 朋友就是一年聯絡個兩三次 吃個飯

就很滿足 很歡喜

有人覺得 應該經常保持聯繫 甚至 隨時分享心情

更多的關懷 更多的真實了解和支持才算是好朋友

到底怎麼樣的互動最為理想適切

並沒有標準的模式

往往是透過 彼此互動中慢慢形成默契

 

通常 友誼也在那些過程中 慢慢的凝聚或疏離

因為 那頻率和形式 仍然會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雖然說 有些朋友間 互動不多

但是彼此仍然相互認定為最好的朋友

而有些人儘管互動頻繁  吃喝玩樂 天天聚在一起

但是 彼此也不會把對方當成真心好友

這樣的事情 我也理解

 

但是 就像我前不久寫過的一篇「離久情疏

一旦互動少了 難免還是會減損了情誼濃度

相反地 接觸多了 近水樓台 也會建立某些依附和熟悉

因為 熱情是一份關係的接著劑和催化劑

透過有效而緊密的互動 仍有助於友誼的具體實踐

 

因此 針對雁情所言:

有些人 雖然很多朋友 但是

因為他對朋友的付出與真心是讓人感動的」

所以 他和每個人都建立著真實而踏實的友誼

 

我有著以下的感想:

 

第一 質量互為函數

除非那個人的熱情能量異於常人

否則 數量增加 就會分散時間心力

自然也會影響品質的良窳

因此 擁有著廣大的友誼

通常也意味著其質感與深度也將受到限制

 

第二 真實與踏實是相對概念

 人際互動牽涉到能力和特質

雖然不否認 某些 板主 推銷員或民意代表等

他們和那些眾多的互動朋友間 可能的真誠

但是 那和一般所謂的知己好友間的深度 必然有別

我並不否認那種友誼的意義和價值

只是我想區隔出 所謂的好朋友 是有內涵意義上的差異

這當然不是好壞對錯的問題 只是一種客觀描述

 

第三 人生是一種選擇

多不一定好 也不一定壞

有些人 享受著和一群人淺層的交流

歡喜自在 幸福洋溢

或許那是他的特質下的最好選擇

有些人 不容易和一群人互動

因此他選擇和一兩個人建立深層的互動

只有在這樣專一的情況下

他才能安心寧定 才能喜悅開懷

那麼 他就不必勉強去擁有太多友誼

 

我同意 雁情所言 有人擁有很多友誼

而且每份友誼都有著相當的品質和真誠

的確如此

尤其在今天科技平台如此快捷便利的支援下

讓這樣的可能性 大幅提高

 

只是 那種友誼

應該不同於那些更私密的 個別的 專屬的互動型態

至於 我們需要的是哪一種呢

就考驗著自己的性格和熱情強度了

 

今天這一篇 不知道有沒有講的稍微清楚些?

(太冗長 小狗可能又要說他想睡覺了 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