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之人 必有可惡之處

可惡之人 亦有可憐之點

 

劉文聰說 「如果有神仙可以做 誰要當畜生呢」

 

「人生失敗組」的成員們

自己固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不過 父母的遺傳 成長環境

乃至於整個社會結構

也難脫其咎啊

 

所幸 多數人 即使已經生活很困苦 看不見未來

仍然不會把自己當成「人生失敗組」

因為 總是還可以找到比他更失敗 更悲慘的人

生活中 總是還有一些可以聊堪告慰的部份

因此 他們反而用憐憫或同情的心情去看待這個議題

而不會真的認為自己 其實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失敗組組員

(除了少數非常低潮到想自殺的時刻)

 

記得幾年前發生南亞海嘯時

我剛好擔任輔導主任

覺得這是一個生命教育的好素材

就蒐集了相關的資料 做了一份簡報

分別和全校六個年級

每個年級一場生命教育課程

透過影片 照片和分享

讓孩子去體會 領悟 生命的無常

相互扶持的力量和重要

簡報後 我透過一些提問 

來引導他們思考生命議題

其中有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那個海嘯的災民

面對喪失了親人 朋友和財產(房子)

你的感受是什麼 你需要什麼?

我要他們試著去體會領受那種處境?

希望他們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但是 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 沒有例外

每個舉手回答的都是

他要去幫助他們 給他們關懷 出錢出力----

沒有一個人 真正聽懂 如果你是那個災民呢

 

因為 他們總是認為災民是別人 不會是自己

 

此刻 我們在討論人生失敗組時

不管是看倌還是作者我 恐怕也是自以為超然地

居高臨下地 在談論別人的災難

而從沒有想過 自己是否也是失敗組的一員

 

(寫到這兒 岔個題 我想起另一個說法 

據說 電視劇或大眾文化

通常它的水平都會比觀眾低一些

雖然觀眾會一邊罵 卻也一邊看

但是每天還是準時收視

因為 那歷程可以滿足觀眾的優越感

如果它的水平太高

觀眾反而會覺得生澀無趣

這也是為什麼大眾文化

一直能夠當道不衰的原因

因此 討論別人的失敗

往往是趨之若騖的事情

因為可以滿足自己的優越感!)

 

我當然並不認為

人們應該要去探索或發現自己其實是人生失敗組

絕對不是

相反地 我認為 絕大多數人 其實都不是人生失敗組

只有自認為是失敗組的人 才是失敗組的組員

因為 

人生的模式 錯綜複雜 因人而異 哪有什麼標準?

既然沒有標準 又何來勝利與失敗呢

 

那些所謂的失敗組

其實就是執著於某些外顯的標準

執著於外人的眼光 

那些標準卻不是他能去爭逐的

那些眼光不是他能抗拒的

因此 他就被自己的錯誤想像給壓迫 壓榨 壓垮

他的困境 乃在於 他不能認識自己 看清時勢

不能讓自己接納 生命的多元 人生的無常

因此 就一直活在委屈壓抑和不滿當中

 

所有的美好心情 活潑的能量

都被運用在自我消耗和放棄當中

 

這是 我認為 人生失敗組為什麼一敗塗地的重要根源

如果能夠放下屠刀(自我貶抑和錯誤期待)

相信就可以立地成佛(回歸到自在 無求的圓滿)

 

今天這篇應該不是酸

但也不算甜 更談不上苦

那應該是什麼呢

靠么嗎 哈哈 大概是吧

就是了

(奇摩新注音還真幽默 我明明打靠么 一開始竟然跳出哭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