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出發點也許都是真

但是 最後卻可能變成了夢靨

 

 

昨天談到單親家庭中兒女的選擇能力

我有些擔心孩子的能力

並沒有鳥兄說的那麼的清楚 準確

其中有一個重要變因是

這個單親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以及成長的環境)

 

不管從理性還是感性的角度來看

那個承接孩子監護權的家長 當然是最辛苦的

他得要撐住家庭的經濟

還要身兼兩職 蠟燭兩頭燒

實在是令人感佩

也因為這樣 他們難免會有些牢騷或抱怨

我覺得也很能理解和感同身受

 

問題是 如果來自工作或兒女行為問題的壓力

不斷地發生的話

這個家長的負荷 恐怕會不斷滋生和累積

因此 原本只是一時的牢騷抱怨

就有可能轉變為 強烈的憤怒或歇斯底里

把那股無法有效釋放的壓抑能量

一股腦兒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去:

為什麼這麼不努力 沒責任心 不懂感恩

怎麼都不想想大人的辛勞-----

 

這樣的狀況 其實還蠻常見的

雖然多數人能理解和體諒

但是孩子畢竟還小

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發生

你能期待孩子 不會想要逃避和產生反彈嗎

 

如果這些單親家長 都有像鳥爸那樣的修養和智慧

他們的孩子也都能像小飛鳥那樣的貼心 可愛

那麼 當然 一切都不會有問題

 

但是 事實上 工作壓力和孩子問題行為

實在是層出不窮 無所不在

面對工作就已經 精疲力盡了

還要處理一些不斷重複發生的行為問題

能不火冒三丈嗎

我在教育工作中 就愈過許多類似的個案

總是讓我不勝唏噓

 

有個媽媽曾經一開學就來找我

說孩子的爸爸如果來學校想看孩子

絕對不要讓他接近

她說 他都沒有盡到責任 沒有資格

憑什麼來看孩子

 

但是這個孩子卻從一直的翹家逃學

老是做一些危險動作 讓她近乎崩潰

 

一個多月後 她請爸爸來帶走小孩

 

以前租屋的時候 樓上住了一對母子

那個孩子可能是國三還是高一吧

正是狂飆期 老是惹是生非

常常聽到媽媽在責罵他

那內容可以用「念經」來形容也不為過

學教育的我 聽到那些罵法 只能搖頭

我知道  只有反效果吧

後來果然 孩子的行為越來越壞

弄得房東不得不請他們搬離

 

剛才看到一則新聞

「阻13歲兒戀愛 切腹「死給你看」

 

也是單親家庭的例子

這個媽媽管控孩子的方法

竟然是用自殘的方式 非要孩子服從

你說 這種愛 不可怕嗎

這個孩子 能不逃走嗎

 

美國教育家桃樂斯諾特《人這樣成長》中寫道:

 

一個孩子在充滿批評挑剔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吹毛求疵譴責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恐懼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憂慮害怕;

 

一個孩子在充滿恥辱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自覺有罪;

 

一個孩子在充滿了寬容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有耐心;

 

一個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 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自信;

 

一個孩子在充滿讚美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賞識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認同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愛惜自己;

 

一個孩子在充滿被肯定的環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立定志向。

 

 

因此 我認為

單親家庭的孩子固然會比一般孩子早熟

卻不一定都會選擇 那個照顧他的人

而會選擇讓他感覺到愛的人

 

因此 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於

關係的建立 情感的溝通 彼此的了解

關鍵在於 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

 

有些父母(不一定單親)的教養方式

可能讓孩子一直在忍受和等待

一旦羽翼豐實 他們就遠走高飛了

因為 愛的壓力已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了

 

愛的出發點也許都是真

但是接受者的感受

卻常常不是發送者所以為的

這也是許多衝突和怨懟發生的根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