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 聽了一場關於 國際教育的演講

講者熱心地提醒了在場的老師

富有家庭的孩子 有爸媽可以帶著他們出國

他們的國際教育比較沒有問題

真正需要我們去關心去教導的是經濟弱勢的孩子

 

您同意嗎

 

我想 經濟弱勢或文化不利的孩子

確實需要教育現場的老師們

給予他們更多一些的關心和協助

我同意

 

但是 在這關於國際教育宣導的演講會場上

做這樣的強調 卻很可能產生誤導與錯解

讓聽講者誤以為 國際教育

只是一種看見國際的教育

只是一種認知上的擴展 量化上的增加

而忽略了

態度上的開放 心靈上的解放 更為核心

絕對不是去過越多國家 知道越多國際事務的人

就是一個越具有國際教育目標的人

 

我認為 國際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的教育

是一種尊重 欣賞 學習與自我發現的教育

是一種既要開「眼」 更要開「心」的教育

 

在自由化 全球化與電子的時代裡

沒有誰是永遠的贏家

那些百年大企業 (Koda  IBM  Nokia)轉個身就沒落了

相反地 google appale facebook 等新公司

都只用幾年的時間 就成為千億巨賈

 

因此 誤以為富有家庭的小孩比較不需要國際教育

就像誤以為 住在教堂附近的人 比較不需要上帝一樣

恐怕是 錯解了上帝的意義了

 

我們當然可以多為弱勢孩子做點兒事

但是 我認為 絕對不是讓他們知道世界有多大而已

而是 學會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世界

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自己

知道如何 去尊重差異 欣賞不同 學習多元

然後 走出自信 實現自我

 

這 當然不容易

需要時間 需要資源 更需要信念

但是 適切的觀念卻是第一要務

不宜讓國際教育窄化為認知層面 量上的增加

而是質的轉變 質的深化

 

這是那天聽講時的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