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2   

在求真中 保有些彈性 

在求圓裡 不自失立場

 

幾年前 研究所剛畢業不久

有次機緣 幾個同一個指導教授的門生一起和老師餐敘

席間無話不談 就說到個性的區別

當時 老師有趣地把我和另一位學生拿來比較

她說 ○○同學個性求圓 適合行政

○○(就是我)性格比較求真 適合學術

 

這個評論 我覺得應該是對了一半

那位同學 口才便給 待人寬和 反應機敏

不久之後 果然當了校長

一直是個受歡迎的行政首長

 

而我 事實上 既想求圓又想求真

但是 前者不夠柔 後者不夠強

因此 放下了行政 卻也沒有走向學術

有點兒成了四不像

 

不過 從求圓與求真這個角度來看對人與對事

我倒是覺得頗值得玩味

 

通常來說 對人求圓 對事求真

 

這裡的圓 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圓融圓和圓通

這裡的真 指的是真相 真切 真實

 

對人當然要真誠

但是除非雙方彼此非常了解信任

否則 光是真 有時很傷人

 

譬如 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缺點

心裡很真切地想要告訴他

但是 如果沒有考量到情境 關係和脈落

貿然地說出來 常常沒能真正地改變什麼

反而造成了對方的傷害 和雙方關係的破壞

 

這時候 圓就很重要

圓就是能夠「以結果的圓滿」為思考

認為關係的建立 重於是非真偽的辨認

 

在學術上 過度求圓 可能被視為囉嗦、和稀泥

在研討論會上 或學術論文口試上

我們常常聽到直率 尖銳的批判和質疑

那樣的形式和氣氛 如果沒有心理準備

可能就很容易內傷

 

但是在那樣直率的交流中

卻是最快速的了解真相的方式

不用浪費時間在酬酢和猜測當中

 

但是即使是學術人員

在平日的人際相處上 或夥伴共事當中

圓融地相處仍是必要的

對夥伴的行為或工作內容有不同意見時

仍宜委婉地提出建言或提醒

避免直接的批評或質疑

因為 有時候你雖然是對事

卻會給人「否定」和「不信任」的疏離感

 

當關係破壞了 做起事來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離心離德 終究土崩瓦裂 難成一事

因此 先把人的問題搞定 才能處理事情

 

當然 也有些人 一味求圓 了無原則立場

欠缺理想和使命感 最後也是會被人揚棄的

 

因此如何 在求真中 保有一些彈性

在求圓裡 不自失立場

乃是 每個社會人 需要思索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