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jpg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通常和周圍的人事物有關

其中 和人的互動良窳 更是關係重大

而人與人的互動中 語言約佔了80%的份量

適當的表達 準確的聆聽(和解讀)應該是核心要素

 

有時候 我們說出去的話

本來明明是表達關心

卻被解讀為批評或責備

明明是表達讚美 卻被誤會為諷刺揶揄

這時不免會納悶

到底是說的人有問題呢  還是聽的人多心?

 

昨天有一則新聞

 

英國調查:女人最愛與不愛的5句話?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

女性最喜歡聽到男生稱讚她「瘦」,

最討厭聽到發福或看起來很累,

甚至有36%的女性曾因為聽到對方的稱讚,多心而翻臉! 

-----

最喜歡聽的五句話:

1.妳好像瘦了

2.妳笑起來很好看

3.妳聞起來好香

4.髮型很好看

5.妳穿那件洋裝很漂亮

 

最不喜歡聽的五句:

1.妳看起來很累

2.妳看來身體不太舒服

3.妳看來還不錯嘛

4.妳變胖了

5.妳好像妳媽/爸

 

上面這五句最不受歡迎的話裡

有時 也可能出自於我們的口中

只是當時 我們其實只是出於關心或交流

根本沒料到它居然是不受歡迎的

 

這是因為對方的多心 多疑呢

還是說 這樣的表達確實欠缺同理心

應該有修正和調整的空間呢

 

有人說 最好的祝福 是讚美

但是讚美 除了要真誠  更要具體

與其稱讚這個小孩很聰明

不如直接說 他哪一件事做的很棒

要誇一個男生很勇敢

不如說他可以去解決或面對那一件事 真不容易

當我們針對具體的事例去陳述我們的欣賞時

就比較不會引發對方的懷疑 以為你在嘲諷

 

關心 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

但是不適切的表達 卻可能成為攻擊

例如前面所述 看到一個人的氣色不好

直接的就說 你看起來很累!

即使是真誠的關心 都可能讓對方不舒服

 

有時候 我們在困頓時 希望被同理 被理解

但是有時候 我們希望的是接納或陪伴

而不是被揭露 或被要求說明和討論

所以有時候 若無其事的陪伴

遠比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關心 要溫暖的多

 

不同的人 對不同的問題  有不同的反應

即使同一個人 在不同的狀態 也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 如何拿捏 確實不容易

 

但是 人仍然有普遍性

大家都喜歡 都希望 被看見優點 被包容缺點

都討厭 優點被忽視 缺點被放大

若能懂得用合宜的語言 傳達出適切的讚美

用巧妙的肢體語言 包容了對方的缺點

那麼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就會更融洽和諧些吧

 

當某些不愉快突然出現時

正是反省和檢視的好時機

想一想  會不會是自己錯誤解讀 過度詮釋

對方或許只是表達不當 並無惡意

下一回 自己在對別人傳達關懷時

也許就要更謹慎一些

 

人與人相處 很難不會不小心說錯話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呢

所以 如果可能 就大度些 開闊些

給予一些友善的回應 和禮貌的微笑

別為了表達不佳而責怪別人

 

他說你最近似乎變胖了 或氣色不好

就算你聽了很不爽  且不認同

但是 也犯不著動肝火

誰叫自己還不夠瘦 氣色不夠亮呢

 

就當做一種功課 鞭策自己往更理想的方向邁進

也修練自己 可以承受各種不如意的情境和感受

 

表達與聆聽看似相對立 其實是相輔相成

當一個人懂得聽 聽到別人真正的用心

將有助於他在表達時 覺察到應該體貼的細微處

當一個人可以說得這麼周延細致

往往也暗示著 他曾經用心的聆聽語言的奧妙


所以 英文裡有一句話說

 

Give the benefit of doubt 

意思是說 當不確定時 先假設對方沒有惡意 

傾聽 就是帶著寬闊、開放的心胸去善解 

知道即使是自己 也可能表達的不夠精準完整 

因此 了解到不宜急著情緒反應 


如果有這樣的心胸和氣度

那麼在表達時 自然也能夠展現出那分細膩和周全

 

不過 即使曾經用心的聽 細膩的表達

也只是在當下產生價值 並不代表從此一勞永逸

每一次的互動 都有各種的狀況氛圍產生

只有 每一次的用心和細膩

才能迎戰每一波的潮浪

而那 是沒有捷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