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9.jpg  

 

不管是散文還是小說 在書寫中 有某些技巧

可以引發閱讀者的興趣、好奇或感動

這些技巧包括   某種布局 引人入勝

或者 特殊的詞藻堆疊 讓人驚艷

或者怪異的情節 讓人陷入不可抑制的想要知道結局

 

以前聽過有一句寫小說的標準

情節根植於情理之中 表現於意料之外

是好的小說

不好的小說 剛好相反

情節根植於情理之外 表現於意料之中

那就讓人不知所云 卻毫無樂趣可言

 

記得國中時 課本裡有一篇文章

好像是某人的傳記 提到這個人的住家

屋外有兩棵樹 一棵是槐樹 另一棵也是槐樹之類的

另外提到他用餐 通常是青菜豆腐 或者是豆腐青菜

這種強調法 據說現在的國中基測國文考試常常考

 

類似的手法 我想起張大春在「小說稗類」裡面提到的

為彌彰而欲蓋法

這什麼意思呢

表面上似乎是想要遮掩、否認 、希望不要被知道

其實這樣的遮掩否認卻更強化更彰顯了它的存在

譬如他引用 春上村樹在「游泳池畔」裡面的句子

35歲那年春天 他認為自己已經越過人生的轉折點

不 如果要正確的說 應該是35歲的春天

他「決心」越過人生的轉折點

 

既然前面的說法不正確 為什麼不乾脆刪除掉呢

 

張大春又舉了一篇很古老的小說「變形記

作者是路鳩士 阿普流斯(西元124-170)

用自己的名字寫當男主角 寫了一篇很有趣的故事

被認為是拉丁文學史上最為詭奇、瑰麗的一部小說

一個年輕男子不幸變形為一頭驢子,又落入一群盜匪手中

卻與他們經歷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冒險

分享他們的英勇事蹟

最後藉著依西絲女神的魔力才又恢復人身

 

我讀過一次就印象深刻  部分內文是這樣:

路鳩士是一頭驢。不,正確地說應該是:

路鳩士遭巫術所害  一度變成了一頭驢

更正確一點說:路鳩士並未遭人所害 只是

和她暗通款曲的婢女錯拿了巫術油膏瓶子

害的想變成一隻鳥的路鳩士變成了一頭驢

 

路鳩士這頭其實是人所變形的驢子

有一次因為偷吃主人的殘羹剩飯被人發現

大家嘖嘖稱奇

 

主人極感興趣 便命下人把我牽到餐廳去

-----不,回想起來 是他自己將我牽去----

雖然我已經相當飽了 但是為了要討好他

我仍然裝的津津有味地吃下去。

 

其中那句  不, 回想起來 是他自己將我牽去

這句話 看起來雖然 表面上顯示了驢子的記憶有模糊

但是 這樣的修改卻讓讀者越發確信它的可靠

這就是 為彌彰而欲蓋法

 

幾年前有一部電影「迫切的危機

劇情裡 美國總統正在大選前

有個毒梟終於被逮捕

而這個毒梟竟然和準備連任的總統是有些關係

總統考慮想要撇清 卻又擔心被挖出證據

男主角 哈里遜福特給總統建議

你不只不要否認 而且要大力的承認

後來總統在接受記者訪問時

就表示 他不只認識他 甚至算的上至交

這麼一來 想要挖內幕的媒體們就失去了做文章的空間了

 

這是為了欲蓋而彌彰法

 

我想起另一部電影 獵殺紅色十月

裡面有個情節是 潛水艇面臨到突然來水雷攻擊

由於太過於突然  數量又多 情況緊急

不論怎麼閃躲 都必將遭受到強烈的損壞

男主角 史恩康納來艦長 採取了一個相反的處置

就是快速朝水雷的方向前進 正面迎向炸彈

結果 所有的炸彈都往外湧出 沒有一顆打中潛艇

這也是 為了欲蓋而彌彰的例子

 

棒球和撞球都有類似反三振的規則

就是如果球數來到最後關頭

打者揮棒落空 按理講是三振出局

但是打者這時卻可以跑到一壘

如果防守隊伍來不及封殺 就算安全上壘

撞球則是來到最後一球 如果母球不小心入袋

前面雖然大勝 這樣的失誤卻造成反而是敵人獲勝

 

這類的規則都有一種否極泰來 物極必反的用意

 

生活中有許多欲蓋彌彰的技巧或否極泰來的反應

這些事情其實有某種趣味在裡面

只是有時候我們並一定有覺察

也許是因為我們蓋的太多彰不了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處境還不夠壞 所以無法泰來

不管如何  用輕鬆一點兒的心情去生活

是我們可以朝向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