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jpg  


不同的形式 隱含著不同的背後思維

  

書寫 一直是我的重要行動與思考

透過書寫 似乎證明著我在行動

而其內容則傳達著我的思維

 

書寫的形式 總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

有時會刻意去維持 去堅持

有時則努力想要改變 想要跳脫

不論何者  它們(形式)和內容一樣 也是傳遞著某些訊息

不同的形式 隱含著不同的背後思維

 

記得 開始穩定寫日記 大約是起於民國73年

那時候我受到「胡適留學日記」影響

突破了我原來寫日記的瓶頸---一篇日記只表達一件事的限制

突然有著豁然開朗的舒放 持續了幾年 寫了一箱子的日記

胡適留學日記給了我什麼視野呢

其實是個很簡單的觀念而已  不要被自己綑綁了

胡適用1. 2. 3.---條列的方式記錄他的所見所思

有些議題 他長篇大論 頭頭是道

有些 則是短短一兩句話 好像是作為備忘的紀錄

這樣的書寫法 有個好處 就是開放自在

行於所當行 止於所不能不止

 

我想起木心有一篇文章 談到羅馬宰相培德路尼阿思

在一次自己當主人的宴會上自殺的情節:

 

主人舉杯:

「幸蒙光臨 不勝感德 散席後 區區杯盞 請攜回做個紀念

    ------------今天是我的亡期。」

誰都驚絕了 然而誰也不露驚絕之色。

培德路尼阿思示意醫師近來  切斷腕上的脈管

浸在雕琢玲瓏的水盆裡。

羅馬宰相談笑自若 嘉賓應對如流 侍官穿梭斟酒 樂師俯仰競奏

精鍊於「生」者並精鍊於「死」

誰都悲慟摧割 然而誰也沒有洩漏摧割的悲慟

又示意醫師近去:

「我有點倦 想睡一會兒 請將脈管紮住」

音樂清又輕 庭中噴泉 清晰可聞

大師成寐如儀 眾賓客端坐無聲息

他醒來了 神清氣爽 莞然一瞥

隨著倉皇的馬蹄聲而猝至的是暴君尼祿賜死宰相的密旨

培德路尼阿思閒閒笑道:

「他遲了一步-----快去回覆皇上,說, 培德路尼阿思最後的一句話:

   尼祿是世界上最蹩腳的詩人!」

 

為什麼引用這麼長的一段文字呢?

 

因為這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 

一個人連自殺都可以如此優雅從容

可以隨性開始 隨心停止 無可無不可 真是歎為觀止

想一想  連死都不怕的人 幹嘛要慌慌張張呢

但是 那些自殺的人 哪個能夠如此氣定神閒 無可無不可呢

如果真能如此悠遠淡定  從容豁達

那幹嘛要死呢


我所著迷的是那種收放自如的靈活和氣魄

寫作 除了需要的是敏銳的觀察 紮實的文化涵養

也需要這份靈動的自在

三者俱缺的我 不斷的在用繩子綑綁自己

又不斷的掙扎要剪斷繩子以尋求自由

整個網誌就是我在捆與脫之間的肉搏與血泊之寫照

 

有時候會去瀏覽不同的網誌 看到相同的主題不同的寫法

常常會有種驚嘆 哇 這個年輕人寫的真好

資料蒐集很充分 用字遣詞很精準

更能在字裡行間散發出英氣和豪情

前面兩項 可以透過用功來彌補

後面這項 就可得要有過人的見識和涵養

 

如果說 一個家就是一個人的內在呈現

那麼一篇文章 其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場運轉狀態

看一篇文章的起承轉合 看作者的斷句位置

看文章的轉折與迴盪 其實內行人就已經看出了作者的斤兩了

 

看到每個人或作品 前面光鮮的一面 或許讓人耀眼眩目

但是如果能夠看到其背後

底層的運作細節 其糾葛交纏的幽微 那就更讓人心盪神馳呢!

 

您也這麼覺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