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12.jpg  

 

友軍常常比敵軍更能危害目標的達成

 

昨天和女兒聊天時

談到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邱坤良先生的評論

談到宜蘭渭水路改名的議題

我說 改革是要有所準備 有所評估 需要智慧的

否則 空有滿腔的熱血和衝動

最後 不但不能完成

反而斬斷了後繼者可以努力的空間

這個事件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宜蘭縣在戒嚴時期就有一條渭水路

連通著渭水路是中山路

2003年底 宜蘭縣政府

本來已經把它們一併改為渭水路

以紀念宜蘭重要的民主英雄

本來也沒有什麼爭議

 

被稱之為「台灣的孫中山」的蔣渭水

係民國初年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

終身致力民族運動與殖民地的文化啟蒙

在台灣史仍屬禁忌的年代

他的事蹟曾湮沒不彰

近年撥雲見日 受到政府與社會各界尊崇

並將國道五號稱為「蔣渭水紀念高速公路」

 

然而 因為原本中山路的部份居民

突然家門牌號 被改了名 造成了不便

自然會有所反彈 這本是縣政府應該事先做好溝通

但是縣政府事前沒做好 事後又沒擔當

竟然發起了一個公投的方式

他萬萬沒想到 中山路這個名稱

雖然有點兒傳統又俗氣(因為全台灣大概有幾百條)

但是卻幾乎都是座立在各縣市繁榮的要塞

所以商家們從生意的角度來看

當然會選擇中山路

所以公投結果 一面倒的都選擇中山路

宜蘭縣政府原本是要擴大鄉土教育 地方文化的深耕

沒想到 不只沒有擴大及深耕 反而連根拔起 消滅了

連原本早已存在的渭水路也不見了

所以邱坤良說:

「以文化立縣聞名的宜蘭縣因為渭水路的消失而灰頭土臉,讓文化公共議題做了負面的呈現,顯示人文關懷遇上房事利益,就黯然失色,不堪一擊。不過,這件事也不能全怪民眾重利,當年的縣府以為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沒做好規畫與溝通,就貿然行事,也是主因,值得處理公共議題的行政機關、社團借鏡」

看看現在很多政策的推動 也常常有

原本是良法美意 但因為推動者操之過急或未能深入掌握精神

結果不只不能讓人感受到其價值 反而讓人民倒盡胃口

或者讓人誤以為 公義、理想是一個錯誤的方向

其危害之大  比他什麼事都不要做還大

 

最後我和女兒分享 一個身邊真實的事件

師專時期有一位同學去捐血

在他捐了250cc時 突然休克了

捐血中心只好趕快為他輸血500cc

他看起來是去捐血 結果卻是去取血

聽起來似乎有點兒滑稽荒誕

真實人生卻常常有這一類的事件在發生

(我又想起有一次救難直升機在救難現場失事

    救護車在馬路上出車禍等等的例子)

 

改革不能躁進 否則往往

不進反退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那些看起來最關心 最在意的人

有時卻是妨礙目標完成最大的阻力

只是他們不一定知道

所以郝明義才會說

寧緩不急 寧待不求

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