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30.png 

家庭幸福 是萬惡之始。

                                       -------太宰治

 

我曾經引用過一句格言:

真理的反面 可以是另一個真理

 

看到太宰治這句話 就是這個感受

很多心理學、社會學 乃至教育界 政治圈

誰不強調 家的重要

幸福的家庭 幾乎是社會安定的基石

更是 人民幸福 孩子健康成長的依憑

怎能說是萬惡之始呢

這不是胡說八道 是啥

 

那麼 如果有人認為

父母不應該希望子女孝順

甚至不應該生育後代(即無後主義)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就像樹與果子

當這個爸爸對孩子說:

樹上開花,花發偶然結果。
那果便是你,那樹便是我。
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
但是你既然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
那是我對於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你聽了會不會覺得莫名其妙

 

上面這段話是摘自

胡適之公開發表的文章<我的兒子>

 

胡適之與太宰治的觀點都針對一個點:

如果太強調家庭幸福 父慈子孝

使利己主義過度氾濫

每個人都只想要自己的家 自己的孩子好

投入過多的心力在自家人

相對的就使公益與公義的力量削弱

所以 胡適提倡無後主義

就是希望化小愛為大愛

把整條街 整個社區、社會國家的小孩當自己的孩子

不只是把力量和資源投注在一門一戶的界線裡

中國傳統的家天下 讓社會的發展受到鮮明的侷限

這個觀點是否合理 當然頗有爭議

但是 卻是值得省思

 

看「三國」時 整個劇情中

通篇那種家天下的感覺 真是悲哀

明明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後來阿斗之名 流傳千古

不管才智 見識 胸懷 氣度

乃至於仁厚與德性都遠不如蜀漢中的許多豪傑

更別說是諸葛孔明了

但是 以仁義著稱的劉備

仍然不認為不該 把王位傳給阿斗

臨終前他對軍師孔明說

若嗣子可輔 則輔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他的孩子才不才 他自己會不清楚嗎

劉備白帝城托孤被後人認為是「最虛偽的遺言

如果劉備不有這種家天下的利己觀念

或許蜀漢也不會那麼快就滅國

 

不過近代中國或許已經不斷地省思與蛻變中

最近 中國首富 陳光標

就說了一句令人感動的話

如果你有一杯水 只能自己喝

但是如果你有一條河 就要學會分享

死於巨富 是一種恥辱

 

他不再把眼光只放在自家的幸福

而是看到天下人的幸福

別小看這句話的力量 

或許 這是一個進步的民族的新態度

 

( 雖然 進步未必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追求目標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