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圈有兩件事 引發各界的深思與討論
一件是 畢業典禮的創意與莊嚴之間的取捨
另一件是 國中基測過於簡單 造成學生壓力的負荷
兩件事都產生了多元的觀點
雖然媒體已經有諸多討論
我因為自己也是教育中人 忍不住也來說幾句
 
畢業典禮應該怎麼辦理 才最能在學校親師生心中產生意義和認同
我想 應該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議題
畢竟 人生也沒幾次畢業典禮 每一次都代表著深刻的意義
誰不希望自己的畢業典禮辦的深刻、創意而不失莊嚴呢
李家同教授的人格與言論一直深受我的認同和肯定
但是這件事 我卻無法完全認同
尤其是國高中以下的畢業典禮 我覺得並不適合如他所言
「像諾貝爾獎或者天主教彌撒」那樣穩重莊嚴
原因是 「與其把畢業典禮視為 沈澱與省思的莊嚴肅穆
不如視為感恩與開展的溫馨歡樂」
高國中小的孩子 一方面年紀較小 不耐久坐
莊嚴肅穆的氛圍過長反而變成沈悶與枯燥
另一方面 畢業並不代表他們離開學校
相反地 他們緊接著又進入另一個階段的校園
透過畢業典禮 讓他們去懷念老師與同學的記憶
最好的方式往往是讓他們共同去策劃一個屬於他們的畢業典禮
所以把這樣的典禮 局限於一種形式和氛圍 其實是窄化了它的豐富性
尤其是創意與活力 溫馨與笑聲 有時更具有感染力
雖然我也能體會 李教授的憂心
有些學校 把畢業典禮弄成了低俗的笑鬧劇 或任由某些學生的搞笑
那確實可能踐踏了一次重要的共同記憶
所以 我仍然要肯定李教授的不同發聲 可以給大家一些反省與沈澱
畢竟 一窩蜂的事情裡 常常潛藏著許多昏盲的作為 值的注意
 
其次是有關這次基測的題目較易 引起了許多人的批評
這件事讓人看到了 父子騎驢的諷刺
題目太簡單 所以有很多人考了高分 
想進建中北一女在五科248道題目中 只能錯三題
而且作文還得要滿級分
批評的人說  只能錯三題的意思是 孩子們連頭昏閃神的機會都沒有
只有每一張都力求滿分才有機會
這樣的結果就是 學生必須錙銖必較 絕不能犯錯
那種緊張壓力和小心眼 是我們教育要追求的嗎
這個批評看似有道理
但是 當題目稍微困難些
馬上又聽到另一種聲音
我們到底是想要考出學生的基本能力呢(所以才叫基測啊)
還是想要考倒學生 讓學生非得要跑到補習班去補習才會呢
 
這件事 讓我有種想法:凡事都是兩面(或多面)的
站在這個角度 或另一個角度 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
要批評別人 其實並不難
要被批評 更是容易
所以 批評者 應該厚道些
被批評者 應該放開些
縱然做不到 聞過則喜
至少不用太介意
因為沒有一件事是可以面面俱到的
選擇了這個 難免就會忽略了那個
這看似是選擇的無奈 卻也是選擇的價值
彰顯了選擇的決定性
 
聖經說 你不能又侍奉上帝又膜拜瑪門
做選擇前 評估了你要什麼不要什麼
然後勇敢去做 做完之後 接受不同觀點的批評
因為 沒有人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耶穌 釋迦牟尼 穆罕默德 孔夫子 都一樣
明乎此理者 方能從事「管理眾人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