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常面臨到的一個困擾或矛盾

我們一方面在追求優質、卓越與競爭力

一方面卻也追求多元、尊重與適性發展

在課程研究上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

會產生不一樣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量

優質卓越    常常會朝向更強的學科能力、更紮實的基本學力;

多元適性,則會朝向比較寬容的多元發展 比較重視才藝與興趣

標準化、共通化是一種便於管理和掌握的方式 

有利於推動和檢核

在教學或學習上  如果能用一套模式去管理

當然容易有效提昇某些數據

菁英化、卓越化  讓課程的規劃更趨於統一性、工具化

以便於更有效的與世界同軌同步

但是這樣求統一的結果

對學生或老師的個別差異容易造成壓縮或扭曲

反而可能無法達到更進一步的效能

課程規劃無法脫離社會文化而獨立

課程研究更是深受社會思潮演變和價值觀的影響

當社會一片追求優質、卓越、競爭力時

適性發展、多元智能和個別差異就不受重視

這就是為什麼當年吳京教育部長上任的第一天

去拜訪王永慶時  王先生說:

沒有教育改革,只有社會改革

尤其民選的時代  教育主管機關下轄於民選首長

長官希望所有的教育作為  都應該回應民眾的想法與需求

教育的專業地位就被民粹式的所謂「大眾」所宰制

教育領域不斷受到政治力的干涉侵擾

學校的課程充斥著政治性黑手染指 專業並無立椎之地

母語教學、學區劃分、嚴懲教師體罰即是明例

 

教育現場不斷受到各種政治力的干擾 

一直是古今中外的常見課題

不同的人上台 就推動不同的政策

政策一旦遇到民意的反彈 隨時就可以轉彎

去年公務機關的行事曆共更改了五次

每次都是慎思明辨之後的決定

但是一旦民意代表砲聲隆隆之後 就立即改弦易轍

所以傅柯才會說  社會知識源自權力 權力決定真理

而真理則成為約束個人的絕對權力

權力無所不在 凡是以為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帝力於我何有哉的人

都是沒有看到真相的人

而真相 往往不是令人可以歡喜悅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