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愛過而失去 勝於從未擁有丁尼生

 

悲懷書簡 是在將近二十年前的某個夜裡

無意中第一次讀到

那是出於好奇 從圖書館借來的書

沒有預期 會留下難忘的記憶

那天 我讀到凌晨二點多 一口氣讀完

當時心中迴盪著強烈的情緒

在筆記本中留下了不少摘記和心得

那時 兒子才一兩歲 女兒尚未出生

讀到作者李黎 如何面對喪子的錯愕與哀慟

面對到「一份不知深淵有多深的恐懼」

她說 任何一種消失 那怕是「大海撈針」

那一跟針還是存在的

可是一個人死了 卻是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那是完完全全的不見 一絲一毫的希望也沒有

 

她提到語言文字 有時被過度使用之後

真正需要用時 卻失去了可以傳達的真實感覺

譬如 他說有人形容杯子差點掉地上心頭有種「恐怖」的感覺

但是和愛子新喪 突然驚覺從此生死異路 幽明永隔

所喚起的「恐怖」是多大的不同

當某些語詞被濫用後 再也創造不出更能表達更深切情愫的語詞了

 

面對愛子之死 李黎有兩個感觸

一. 連最無價的 最無可取代的珍寶都失去了

這世上紛紛擾擾的許多身外物自然是可有可無

   二.失去了的 既然不能復得

就該好好珍惜仍然擁有的

她也提醒我們 遇到重大變故時(如至親亡故)

半年內不宜做重大決定

因為在那樣的心情中 有時會有偏離了正確的判斷

 

這本書 在二十年前讀過 可能因為心痛

後來也沒有再去尋找借閱

去年 無意中 在書店看到印刻出了20年的紀念版

當下就買了回家 後來也買了幾本送給朋友

包括昨天提到的那位學校學生的母親

我記得我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了一句話

生命會結束 但是愛可以永恆 痛苦會過去 美麗永遠存心底

 

李黎的文筆向來細膩 清麗

她說 寫作是受傷者溫柔地舔舐自己靈魂傷口的姿態

這件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真實事件

由她寫來 時而驚心動魄 時而黯然神傷

時而蒼茫肅穆 時而悠遠豁達

去年暑假重讀時 仍然低吟繞樑 不能自己

此刻雖無法有力的去傳述這本書的深刻與豐富之處

但是 相信朋友們若有機會一讀 應該不會失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