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早上寫完「老婆」之後

就下樓去運動 一邊看著名人演講

龍應台與朱經武談科學與人文的對話

因為只運動一小時 所以還沒看完

午餐時我和孩子分享我看到的兩個部分

第一是 社會上普遍存在某種奇怪的觀點

認為科學人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文素養是應該被批評的

但是人文學者如果沒有科學素養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譬如科學家如果不懂莎士比亞或紅樓夢

好像只是一個呆板的科學家 沒有氣質 沒有內涵

但是 一個文人知識分子如果不懂熱力學、牛頓定律

卻被認為理所當然

而社會的各階層領導人卻普遍為人文知識份子所擔任

所以潛伏著許多科學盲所帶來的危機 值得深思

第二個分享是 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

一個科學實驗的進行 科學家是否應該考量到道德層次的問題

是否應該注意該實驗結果對社會未來的發展影響 承擔起社會責任

還是 只要專注在他的實驗 能夠有怎麼樣的深入探究和產出就好

我停了一下 讓孩子思考

然後我說 不管是龍應台還是朱經武(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中研院院士)

兩個人的答案都是認為是第二項

就是不要去考慮道德和社會責任

請問 為什麼

孩子們陷入長考

我們所受到訓練和薰陶不都是說要承擔社會責任 要注意道德的層次

否則不是會像歐本海默發明原子彈 對社會產生了負面的重大傷害

或者像科學怪人或病毒之類的問題 造成人類的滅亡嗎

孩子們回答不出來 因為確實不容易去區隔

我說 一個科學的探究與發明 在初期其實很難遽下判斷

它未來的發展將是有利或有害於人類

往往以為是有害 後來卻發展出很好的貢獻

也有本來初衷是要用在善的部份 後來卻成為駭人的武器

這些都不應該是科學家的責任 而是社會的共同責任

譬如 當初刀子的發明時 有人認為那將有害人類所以禁止發明

譬如飛機的發明可能墜機 造成重大傷害 所以就禁止

人類文明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科學上有一句話說:凡是可能發生的 都將發生

不論如何禁止 凡是有發展可能的 就會有科學家去探究

與其阻止 不如透明化、公開化

讓各種發明可能產生的影響和發展 開放討論

讓人類共同來判斷和決定

我之前就喜歡讀科普的書

所以這方面的認同感還蠻高的

科學和人文之間其實是有許多匯通之處

每條定理的背後都可能有一段豐富的故事

每則故事之中 也可以找到科技來自於人性的燃點

許多理性律則的背後 可能有許多堅實的支撐和後盾

以前的中西方其實都沒有把科學和人文做劃分

不管是屈原還是達文西

他們其實都是 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

這是我聽了半場演講的一點兒思索

與好朋友們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思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